近日,医院血液科接连收治了两例贫血查因的病人,其中有一例因明显心慌气促最先收治在心内科,血常规发现重度贫血后转到血液科进一步诊治。
因病人严重贫血(血红蛋白50g/L左右),急需进行输血治疗,随即向输血科发出了输血申请,收到病人血液标本后,输血科技师立马进行常规交叉配血,却发现血液配合不上,如此严重的贫血症状,急需输血,怎么办?医院了?
细心的输血科医生将病人的配血结果放置显微镜下观看,发现红细胞全是缗(mín)钱状凝集,缗钱状凝集不是一种真凝集,它会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结果的判读,但并不影响输血治疗。
交叉配血结果异常,但患者又急需输血改善临床症状!输血科技师经查阅病历和相关检测结果,发现患者蛋白结果异常升高,考虑是多发性骨髓瘤等球蛋白异常疾病导致的配血不合。于是与血液科医生沟通:目前患者血液配不上,考虑是多发性骨髓瘤等球蛋白异常疾病导致的,需要了解临床病情,并准备更换另一种配血方法,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曾想,血液科江莉芳医生表达了与输血科相一致的诊断建议:该患者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正在等待病人的骨穿结果。
刻不容缓,输血科紧急采取另一种配血方法,一方面是消除缗钱状凝集,另一方面确保病人体内没有其他导致溶血的抗体,经过输血科技师的精心操作,很幸运的是两位病人都及时输上了合适的血液,骨穿结果最终也确诊两名患者均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及时得到了规范化治疗。明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多学科的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愿景,从而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科普小知识:1.输血是一个较为复杂和专业的治疗方法,需要输血科进行多种方法配血,相合才能发出,而非简单的同型输注就可以哦!2.缗钱状凝集多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浆细胞疾病、霍奇金淋巴瘤、严重肝病等患者。
血液科江莉芳副主任医师解读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iltiplemyeloma),简称:MM,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且有年轻化趋势。
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且极易漏诊、误诊。有的患者早期仅仅表现为轻度贫血,或者因为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而被当作肾脏疾病诊治;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腰腿痛,常常自认为是老年性骨质疏松,选择就诊于骨科或疼痛科;更有患者因严重溶骨病变引起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
如果中老年人发生不明原因骨痛、骨折、肾功损害、贫血、高钙血症,反复感染、应及时到血液科进行筛查以免误诊遗漏多发性骨髓瘤。一般情况下通过骨髓穿刺,免疫固定电泳,影像学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早发现,早就医是治疗关键!MM的系统治疗包括化疗(诱导、巩固治疗)及维持治疗,MM患者生存期差别较大,部分患者还可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
该病研发新药物层出不穷,目前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方案使骨髓瘤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治疗靶点药物开发,多发性骨髓瘤最终将有望变成可控可管理的“慢性疾病”。
健康
血液科:-
输血科:-
专家介绍:
江莉芳
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常见疾病、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
陈红丽
输血科主任,副主任技师,擅长临床输血合理化指导等。
赵帅
输血科主管技师,先后到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擅长疑难血型、疑难交叉配血等。
订阅号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