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千万要趁早
据统计,我国名老中医们开始养生的平均年龄是46.7岁。
《*帝内经》说,“年半百而运动皆衰”,即是说人到了五十岁身体状态开始普遍下降。
中医还讲究“女七男八”,就是女性的生命以7为节律、男性则以8为节律,人体每7-8年有着一次健康的变化,根据这个规律来推算,女性42岁、男性48岁开始衰老,皮肤弹性变差,头发开始变白。
所以,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开始养生,是很有道理的。
要健康,就不能轻信盲从
现在网络上健康科普那么多,养生推荐也多,到底哪种适合自己,这也是不少人的疑问。
一些养生节目中有医生宣称预防颈椎病一定要睡低枕头,结果大家听了这位医生的话,无论平卧侧卧都去睡低枕头,不分颈椎实际情况去选择高度,结果却加重了颈椎病。
其实,很多广为流传的养生方法确实是好的,但并不一定就适合每个人。
所以,在自己不确定时,可以先咨询一下医生,不要轻易跟风。
养生,不能追求“特立独行”
讲养生首先是要顺应自然。
比如睡觉,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现代人总喜欢熬夜,迟早会出问题。
再比如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这实际是有利于保护和促进阳气升发的。
如果在这个季节学习欧美国家喝凉水、用冷水冲澡,这与春季里小苗刚刚出土,却突然来了一场霜冻有什么区别?
在自然界,如果一棵植物违逆自然规律,一定要冬天发芽生长,等待它的就是死亡。
养生,其实就是养性格
古语说“六十耳顺”,就是让我们把一切事物看得很淡,甚至能愉悦地对待别人的曲解、误解,而这也是养生的法宝。
一方面,从中医角度讲,七情伤内,“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忧则气聚”,情志过激,通常会引起脏腑气机逆乱、从而产生种种病变。
另一方面,随和的老人,身边总围着不少年轻人,而老年人多和年轻人接触,能掌握新的信息、感受新鲜事物、对防治大脑衰老非常有利。
那么,我们如何随和呢?
国医大师干祖望认为随和就是“恕”,多宽恕、不抱怨才能“如心所愿”。
特效药,就在你身上
老年人多少都有慢病,但是大家千万别整日唉声叹气想着不好的结果。
毕竟,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呢?
据统计,我国有接近一半的名老中医患有慢病也能得享高寿,这就是中医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论在发挥优势。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把健康交给医生,不注重养生保健,这是不对的。
所谓“既病防变”,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合理饮食、积极运动、定期体检、随时留意身体的变化,而不是靠医生给的一把药物来“续命”。
记住,真医院,最珍贵的灵丹妙药也不在药店,而是在你的身体之中,就看你会不会利用。
好身体,不是补出来的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服用中药或者补品来养生、抗衰老,认为吃了补药,就可以万事大吉。
其实,人参、燕窝的作用并不见得比薏米神奇!
最后所得也不过是极为普通的食药材,如粳米、大麦、黑豆、莲子、枸杞子、当归等。
这里面有很多粗粮。
吃粗粮,主要是为了获得其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于预防便秘、高血脂、肥胖症等非常有好处。
而且,并非所有疲乏劳累都要补。
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之子施小墨比喻说“进补像给花浇水施肥”,花不同则法不同,对于人体来说,也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进补。
比如,经常有人说自己总是疲乏无力,最后检查发现是实证、湿气太大,进补之后经络反而被湿气、寒湿堵塞了,身体状况变得更差。
吃饭,要学习“羊吃草”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下降,吃饭的时候应少量多餐,可以采取“羊吃草”的办法,一天吃6顿,每次都少量。
千万不要在吃撑时,因为怕浪费就再加几口。
要知道,扔掉这几口饭也许浪费5块钱,但是日后是要花50块钱,甚至块钱的药来“消化”的。
毕竟,很多常见病都是由吃太多、肥胖导致的。例如,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更不用说,肥胖富态的人占多数。
中国传统谚语称“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就是这个道理!
1、年犯太岁的生肖,避免灾祸、化解灾厄!
2、中国人都要知道自己的本命太岁神,查询自己的本命太岁神。
3、必看!阳宅风水布局八大原则,这样做财神来了舍不得走!
4、《静心诀、清心诀、冰心诀、定心心经》
5、人身上有个“生门”,激活它,能大补阳气,“调百病”!
6、阳气不足百病生,这招“补阳大法”简单实用!
7、一天都在看手机,肾精也在慢慢消耗,但却一点感觉也没有
8、养生锦囊:要想长寿,一定要泻肝火,六大妙方泻火疏肝,赶紧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