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孩经常反复生病大多是积食引起的
TUhjnbcbe - 2021/4/16 17:00:00

小儿因饮食不能自我节制,往往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就是中医所说的食积。


  如果孩子吃得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这时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时地消化吸收。这样一来,它会损伤脾胃的功能,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因而形成积食。继而就会郁积生热化火,表现为舌苔厚、口臭、唇红、小便*、大便干,平时很乖的孩子变得烦躁闹人等。


  孩子食积,伤及脾胃,除了会出现厌食、呕吐、便秘、泄泻等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一旦受凉,便形成内热外寒,即中医说的“灯笼火”,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很多家长不理解小儿食积影响的是消化功能,怎么还会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疾病有关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积食导致发烧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


  食积又怎么跟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这类疾病有关呢,古书《脾胃论》记载:“脾虚肺最受病”。中医认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食积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就容易生痰,痰储于肺,则导致咳嗽不止。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通俗了讲即痰阻滞在肺部,加之小儿免疫力较为低下,继发细菌感染,诱发支气管炎或肺炎。


  小儿一旦生病即输液,一输液免疫功能就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后加之调理不及时很快再次生病,再生病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反复输液恶性循环,形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门诊上这类孩子非常常见。


  作为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积食呢?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症状,就说明孩子出现积食了;睡觉时不停地翻动,有时还会磨牙;肚子胀、肚子疼;胃口明显变小,食欲不振;早上起来有口臭、舌苔又厚又白、鼻梁两侧发青;晚上睡觉手心、脚心、腹部灼热等,或3岁以下小儿食指青筋变粗。


  

不要经常反复给宝宝服用消食药


  为了防止宝宝积食,有些家长会经常让宝宝吃消食片,觉得只要吃完饭吃点消食片就不会造成积食了,而宝宝也会像吃糖豆一样,一颗接一颗地吃;还有些家长会经常给宝宝吃王氏保赤丸,感觉这是中成药,多吃点也没有关系,其实这些方法都不能常用。


  消食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宝宝消化,但如果家长经常反复给宝宝服用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可能会影响小儿自身的消化功能,何况有些消食药含有泻下药物(如王氏保赤丸就含有大*、巴豆霜),常用会伤脾胃,甚或造成肝肾损伤。


  

家长如何安全有效的防治宝宝积食呢?


  


  得了积食怎么办?一方面饮食方面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或者熬点白萝卜大米粥、山药米粥等帮助孩子消食化积。

另一方面进行小儿推拿,效果显著!

当孩子积食情况出现后,特别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穴位:掐四缝。四缝即四横纹,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关节的横纹处,每只手有四个穴位。用大拇指的指甲尖逐个掐揉四缝,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治疗疳积,腹胀,厌食,咳喘等症状。四缝穴不是一个痛感明显的穴位,给宝宝掐四缝穴时力度要稍微重一点,不过,力度也不要过大,否则宝宝就不配合了。对于那些重度消化不良的孩子,医院还有用三棱针扎四缝血管颜色重的地方。效果也特别好。不过这个方法我不建议妈妈在家使用,一来非常痛,宝宝往往很抗拒,二来穴位也容易找不准。通常情况下,掐四缝就足够了。

想系统学习小儿推拿的家长们注意啦!

中医小儿推拿家庭实用精品课程培训班(温州班,年9月/第2期)开始招生啦!培训时间

年9月19日(周六)全天。

培训地点

温州市区,详情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孩经常反复生病大多是积食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