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一日三餐,小徐都黏着我,让我盛饭夹菜,倒水递药。
我笑嘻嘻地说:“怎么又成了妈宝了?是不是很享受有妈妈的照顾了?“
小徐嘻嘻地回我:”就是,想当妈宝了。“
我说:”上次在学校里发热,是不是很难过?没有人照顾你,同学又不会帮你拿药倒水的。“
”上次太难受了,发着热,上床睡觉还得爬上爬下的。“
……
母子俩简单的对话,此时的我,也感觉挺温暖的。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是优秀的,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强更出色。
假若突然间孩子生了病,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我们的意愿一下子又跌回了原处,希望他健康快乐就好。
孩子生病了,我说话的表达方式是的温柔的有爱的,孩子好好的时候,我改不了否定指责的语气,只给批评不给表扬。
这一次,小徐安心地被照顾着,坦然地向我表达感谢,好像回到孩子的位置——当个”妈宝“又怎么了。
呵呵,距离开学的日期近了,其实我也挺享受还被需要的感觉的。下面是小徐为什么成了”妈宝“的琐碎记录。
昨天傍晚下班到家,老徐告诉我小徐有点发热。
这天天在家里宅着,除了与同学或表弟一起出门,看了几场电影,也没有感冒症状,怎么好好的会发热呢?
叫他来吃饭,小徐那一步三挪的病怏怏的样子,确实是生病了。他说,下午2点后感觉有点发热,用口腔体温计量了,38度多了,自己用冷毛巾敷着额头降温。
吃晚饭时,我看他也没多少劲似的。他看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思索状,苦笑着问:“会不会是*吓出了?”
这一问,倒是提醒我了,前一天晚上他与同学去看电影,十点多才到家。会不会晚上回家路上受到了邪气的惊吓?
我们这里民间,有一种情况,如果小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热,还嗜睡,吃了药体温降了,过几个小时又升上去了,反反复复,总不见好的话,家中的老人会问:“会不会是*吓出了?”
然后,老人们就会给小孩子做做一种叫“喊*”的小仪式,有的也叫“叫*”。
一般是中饭或晚饭时分,厨房间灶头的米饭将熟之时,老人在家里灶头旁点支香,烧一张冥*纸,然后拿着把扫帚,到家门口喊着小孩子的名字,嘴里念叨着“某某走出的*回到屋里来哦,某某的*到家里来哦……”
一般这个神秘的仪式过后,小孩子睡一觉,醒来烧就会退了。
小徐小时候是由我们一个亲戚阿婆带大的,有几次,他发烧反反复复,我请来了阿浓姆妈,给他“喊*”,也真是灵异,睡了一觉,醒来烧就退了。
虽说小徐已经成年,可从我们的意识里还是孩子,要不试一下?
我马上电话“母上大人”,几句话说明情况,向她请教:“妈,这个时间点,还有喊*的办法吗?”
“母上大人”马上献上另一方法:酒壶喊*。
就是把一把酒壶倒扣在加水的盆里,这酒壶需用家中祭祀时所用的,一般是锡制的。在壶底上放上一张报纸或冥*纸,也是在厨房间灶具旁,点燃报纸的四个角。
然后,一边告诉“灶司老爷”孩子的名字,一边嘴里念叨着“某某走出的*回到屋里来哦,某某的*到家里来哦……”
如果丢*儿了,酒壶会冒泡,上面的冥*纸也不能烧净,会留下一点碎片。东西南北哪个方向冒泡,就表示*儿丢在哪个方向了。
昨晚老徐对我的做法不反对不认同,给小徐吃了颗退烧药,八点多,让他早早地休息了。
今天一早,小徐自己测了体温,仍然比正常体温高,我见他精神仍不太好。医院做检查上,他有点纠结。
因为,老徐昨医院。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只要发热,社区服务门诊是拒收的,医院。
我在三个多月前写过《愿自己能够随性地生活,陪他一起慢慢变老》(点击可阅读),医院检查,最后咽试纸核酸检测、验血、拍胸片全套流程检查。
那次检查,老徐居然检查出了肺部结节,医生让他三个月后复检。
我也曾担心了一段时间,后来,朋友们相互间了解咨询,身边就有好几个也是长了结肺部节的,有的已经快十年了。只要做好定期检查,观察变化,平时注意饮食健康,就没什么问题。
所以,我医院做检查,也好放心。才七点钟,那只有挂急诊的号了。
先纸质登记、询问外出情况,花了几分钟。护士电话医生,有个发热的病人。医院,也许是冷风一吹,护士体温仪在太阳穴旁测,体温只有37.4度。
我们只想让医生看一下,配点药而已,可是护士说仍然需要核酸检测、验血、拍胸片。
然后,带着我俩去专门的发热门诊。这个时间点,正常门诊时间未到,大门还未开。护士再转回去开门,等了好一会,医生才来。
那中年男医生抱怨这个时间点不好。我抱歉道:“是不是八点钟要交接班?那要麻烦你了。”
听我这么说,他倒不好意思再说,便在电脑上登记、询问外出情况。他说,只超了0.2度。然后,开了检查单子,我到旁边的自助机上交费。
护士来了,采集了血样、咽试纸。然后,来接班的医生来了,是个年轻的男医生,穿着防护服。
小徐拍好胸片,在简易小房间,需要手持着一块防护板。
再继续等待报告出来。换班的护士来了,惊讶,医生比自己来得早,病人也来的这么早。
听到她打电话给家人,起来了没有啊?我早饭烧好了,自己记得去吃。
看来,那也是一位操心的妈妈。
很快年轻医生提醒血样报告出来了,手机短信提醒也来了。告诉我们去找医生开药方。我以为他会开药方呢。
再转到急诊部,在自助机上先拉出血样报告、病*抗体检测报告,问了护士,被告知还要再挂一个号,今天上午的第5号。
这一次看的是个女医生。看了看血样报告,箭头高高低低有11个。她倒淡淡地说,问了过敏史啊外出情况啊,结论是有一点点炎症,免疫力要加强,平时多运动。
至于发热的温度,也没有重新测量。只是建议这么点炎症不要挂盐水了,孩子大了,开点退热药片用自己的抵抗力吧,盐水挂多了以后不起作用了。
然后去交费配药,才24元。倒是挂号做检查的费用高,除去医保支付的,一共花去共济账户百元出头。
(本文配图,第一张来自朋友,后面都是我手机随手拍,身边的景色,柳树发芽了,春天来了)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