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孕育万物,是人体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占人体组织的70%。
当人进入老年期后,整个机体的功能都在慢慢衰退,尤其是含水量。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老年期的含水量最低。含水量少,反过来会加速人体衰老的进程。老年人皱纹、老年斑增多、皮肤干燥、皮肤弹性降低、视力模糊、口干、便秘等症状,主要原因都是体内水分不足。但因为机体衰老、疾病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很多老年人不能补充足够水分。
避免这些喝水误区
生活中很多老人只有口渴时才喝水,其实此时身体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老年人由于机体衰退,神经反射不敏感,对缺水信号接收不良,明明身体已经缺水,却感觉不到口渴,也就难以及时补充水分。
有的老人因腿脚不方便,外出时担心找不到厕所,为避免麻烦,干脆不喝水。一些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尿频、尿不尽,担心喝水引起夜尿增多,影响睡眠。有些老年女性有尿失禁问题,为控制尿量,故意少喝水。
秋冬季节,天气变冷,人体新陈代谢变慢,对水的需求量也会减少,有些老人就更不爱喝水了。但实际上这样的时节气候干燥,更需主动饮水,否则可能发生心梗等意外。
对于南方地区的老人习惯喝汤,从饮食中获取水分较多,相对不太缺水;北方老人饮食偏干,再加上不主动饮水,身体更易缺水。
不喝或少喝水危害多
老人不喝或少喝水看似“省事儿”,但实际危害很多。
喝水不足可能令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压偏低,血液流速减慢。对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脱水会加重心脏、大脑缺血,甚至造成心梗、脑梗。喝水少不仅可能导致肾脏无法排出代谢杂质和有*物质,还会形成结石或诱发痛风。老人喝水不足还会增加便秘可能;使皮肤滋润度降低,造成肌肤弹性减退;导致唾液、泪液分泌变少,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易令眼睛润滑度降低,造成干眼症;引发白内障,人眼内的液体含量较高,当人体缺水时就会发生生化改变,引起眼晶状体蛋白变性,最终引起晶体混浊而导致白内障。有研究表明,曾发生一次急性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几率高出正常人4倍,曾有两次脱水者,白内障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出21倍。
5个时间点注意补水
老人在5个时间点尤其要注意补水:早晨起床后、两餐之间、洗澡后、运动或做家务后、身体不适发烧后。一般人每天应喝-毫升水,老人可适量少些,但别低于毫升,每次50-毫升。
需提醒的是,老人血液稀释调节能力较差,一次性饮水过多,可能导致血容量升高、电解质紊乱,因此建议少量多次喝水。有心衰、高血压、肾病等的老人不能喝太多水,建议按医嘱合理喝水。
科普达人
何繁
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医院老年病科进修学习。开展老年综合评估、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及常见老年综合征(头晕、失眠、老年衰弱、痴呆等)的管理,擅长老年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老年病科(神经内科)
科室现有医生9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医学硕士3人。病区配套设施齐全,配备有心电监护仪、无创呼吸机、排痰仪、气压治疗仪、心电图机、心脏除颤仪、中心吸氧器、中心吸痰器、微量输液泵等设备,以及中药熏药、中药塌渍、中低频脉冲电治疗、TDP、药物离子导入、蜡疗、拔罐、针灸、刮痧等中医治疗设备。
主要诊治神经系统疾病及老年病。神经内科方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脊髓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重症肌无力、头痛、眩晕、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痴呆、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癫痫、神经系统变性病等神经疾病,同时诊治失眠、焦虑抑郁等各类神经症、功能性疾患。老年病方向:目前主要是老年全科病房。诊治范围覆盖: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神经系统(脑梗塞、脑出血、帕金森病、痴呆、脑供血不足);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性肺炎、肺气肿、肺心病);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等);泌尿系统(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消化系统疾病;晚期恶性肿瘤等。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护队伍,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流程,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临床诊治,在神经内科、老年病的诊治方面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明显,在具有较强的急诊急救能力、能诊治危重疑难病的同时,对慢病管理也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科室-。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