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六十八条
TUhjnbcbe - 2021/2/19 3:36:00

这个条文在《康平本》里是个顶格的条文。

下面我们解读一下:

在经方理论里边,对“白虎加人参汤证”共有六条论述。其中《金匮要略》里边的一条,实际上是从《伤寒论》条文里边抄过去的一部分,实际上就只剩下《伤寒论》里边的这五条。虽然这五条都是论的白虎加人参汤证,但是各有不同的侧重面。这种论述方式也是经方理论的一大特点,它不把这一个方剂的所有的症状反应都罗列到一块,像每次每个方剂后面,我们都跟大家读一下临床统计的症状反应,那些个症状反应就是不分什么情况,或许这个医案里边有那么三五个症状,另一个医案里边有跟它相同的,也有跟它不同的,而就这样都罗列到一块。但是经方这种论述呢,它比较客观,它各有各的侧重,而且这些侧重,几乎都是临床实践当中比较典型的状态。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这是这个条文的病因部分。关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病因,第26条已经有过一次论述了,论述的是服了桂枝汤以后,大汗出而造成的本方证。本条文里边论述的是:表实证,经过一再地误治以后,而发生的白虎加人参汤证。表证本来应该发汗,吐下都是误治。但是由于误治的方剂不同,或者说是患者的身体状态的不同等等这些因素吧,误治所产生的后果也不同。这个条文论述的就是表实证经过一再的误治发生里热证的情况。

“表里俱热”,别看就四个字,它这里边既有病理状态,又有症状反应。“表里俱热”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说的表热,一个是里热。我们应该这么理解,这个表热实际上它指的就是体温高,就是发热。因为前边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所以它本来伤寒就有发热一证,这个发热一直存在。可是我们从白虎加人参汤这个方药里边来看,这个方证里边不存在表证,不应该有表证。

这个发热应该是属于经过了数次的误治以后,人体已经脱离了表证的病理状态了,脱离了表证病理阶段了,已经完全发展为里热了。可是发热这一证始终存在,这个时候这个发热,跟表证的发热存在着质的区别,这时候的发热纯属里热所致,与表证无关。所以这儿的发热应该客观地理解,但是里热呢,就比较好理解了。里热就是指的病理而言,里热别说古人没法测量人体内部的温度,就是现在,现代医学这么先进的手段,他们也不去具体研究体内温度能比体外高多少,有什么意义呀?咱们只是通过病人的症状反应和方药,再加上一些特殊的人体的一些表现,我们把这些相同性质的疾病,规定为属于里热的病理或者里寒的病理。

里热是对条文后边所列举的症状的一个病理界定,同时也是对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症状反应所做的一个病理界定。

嵌注:“热结在里”,它是对里热的进一步说明。但是大家注意一下:白虎加人参汤证没有结实证。所以说这个“热结在里”,反倒不如后世经常说的那个“郁热在里”更为确切一些。因为没有结滞的,没有那种证候。

“时时恶风”,在白虎加人参汤这五个条文里边,仅仅这个条文里边有这个证,如果我们再从临床资料统计来看,这个症状在白虎加人参汤证当中出现的几率,非常非常的低。一共统计到了个医案,没有一个医案有这样的症状反应。这个地方为什么偏偏又写了这么一个症状呢?本身这个白虎加人参汤证是一个典型的里热证。它以不恶寒,反恶热为常,而且还常常汗出。出现这种证,从条文论述来分析,应该是表证。经过误治以后,都是一些攻法,它必然会造成人偏于虚。那么虚呢,如果里虚则胃肠的功能就会下降,它对水饮的吸收能力就会下降,白虎加人参汤证既有里热又有津虚,这个时候如果它就有表证,表证也没有经过合理治疗,产生里热以后表证消失了。没有表证了它是一种正常的痊愈吗?不是啊,它不是一种正常的痊愈啊。而是人体没有能力在表的这个病理阶段抗争了,所以它就放弃了,是一种没有疾病反应的一种状态。这个时候表的功能,表的状态肯定并不是很好,再加上里虚,特别是对津液的吸收不好;又有里热,对津液又造成大量地消耗,这时侯可能会出现体表失养的这么一种状况,可能会有点怕冷。

下边“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这一系列都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的典型的症状反应。它的病理是人体里热严重,机能过于亢奋,致使整体的循环代谢运行都加快。加快的结果就会产生过多的热量,使人体体内温度,超出正常值,过高了。人体内部温度是不允许明显地变化的,它会尽可能地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维持它这个正常温度。它就用加快代谢这种方式,将过多的热量散发出来,所以常常伴有或汗出或小便频数这一类的症状存在。这个“大渴”就在这个基础上,因为体液消耗得太多了,它就出现渴。

“舌上干燥而烦”和“大渴”都是在这种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症状。“舌上干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患者主观上自我的感觉,口干口渴得比较重。其实咱们临床当中,倒是你接触接触病人啊,反倒是比较好理解。像有的病人你问他口渴吗,他说又渴又干,早晨醒来以后,嘴里头就跟“木头板”一样,特别干燥,要喝很多的水。另一个方面,在问诊当中医者的感觉,这一类的患者,他的舌质舌苔大多数因为里热严重而出现舌质红啊,舌苔*啊,而且舌苔燥,比较干。“烦”是因为里热过盛,体内温度高,对人体精神方面的一些影响。这一类患者常常会表现心神不宁,烦躁易怒,难以入睡等这一类的症状。

“欲饮水数升”,这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描述方法,对这种口渴的严重程度,表述得入木三分。临床当中这一类的患者,有明显地口渴症状。它的病理不外乎上面说的,里热津虚所致。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临床当中,特别是初学者,常把这里的“口渴”与“五苓散证”的口渴混淆起来,分不清。如果这段时间他比较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一百六十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