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乖乖吃药?》
近日,一则有关药品安全的新闻成为热点:
据央视新闻的长微博报道,沈阳新地药业有限公司年生产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生产出了问题,必须立即停止销售和召回。
让人吃惊地是,问题原料药广泛地用于制作常用常备药,如小儿氨酚*那敏、美敏伪麻口服溶液、维C银翘片、咳特灵胶囊、鼻炎片等。
居然还有常用的儿童感冒药?网友一时间唏嘘不已,奔走相告。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家中的小儿氨酚*那敏是不是含有新地药业制造的问题原料药呀?
为此,我仔细阅读了食药监总局的通告:
据通告,必须召回所有年生产的此类原料药。也就是说,除了新地药业生产的问题原料药,其他所有同类原料药都要召回!
艾玛,为了保险起见,我赶紧查看下家里的药箱,把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的相关药品都给扔了。
快查查上述药品你家有没有啊!
不过,话说回来,药品出事其实是小概率事件,但孩子生病了不肯吃药,却是普遍让爸妈们头痛的问题。
比如,最近流感高发,很多人都生病了,尤其是孩子。
……
好多父母都抱怨,这场流感太猛,医院挤爆了,学校空了。
同样让父母头痛的还有,怎样让孩子配合吃药的问题。
积木育儿后台就有妈妈吐槽:
宝宝2岁,每次生病喂药都要全家出门,费了老劲儿了。
最开始是试图耐心劝,他自然是不肯配合的。然后,老人把药放在了孩子最喜爱的水杯里给孩子喝,几次下来,孩子连水都不喝了。后来又把药放奶瓶里,结果孩子一见奶瓶就要哭。最后不得已,强制把药灌下去的。
做雾化的时候,为了能让孩子吸点药,我们总是趁孩子睡熟了,悄悄打开雾化器,对着孩子口鼻处。即便是这样,孩子也总是被莫名的噪音惊醒。结果又是一通折腾,弄得大人孩子都睡不好……
类似的情景,不知在多少家庭上演过。
其实,让孩子配合吃药,是需要技巧的,爸妈们必须知道一些心理层面的细节:
①粗暴的动作比药更令孩子恐惧
我知道,有妈妈会为了弄清楚孩子为何抗拒吃药,特意去尝孩子的药。不少儿童用药虽然不好吃,但算不上苦,反倒是有一点甜。
那孩子为什么还会抗拒呢?
原来,是我们忽略了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
当我们小心翼翼地用各种哄骗的方式给孩子喂药,孩子会感觉到“这是要做什么?”“这件事不太安全”“他们为什么跟平常不一样?”等种种焦虑不安的感受。
大人紧张的神情,还找来爸爸帮忙压手压脚的态势,会让孩子感到非常恐惧,却又无能为力,自己渺小又不被尊重。
其实,让孩子感到恐惧和抗拒的不是药本身,而是父母或欺骗或粗暴的对待方式。
②骗孩子“药不苦”,不如对孩子说实话
很多家长喜欢用“一点都不苦”来骗孩子喝药。结果一口下去,孩子就知道自己被骗了,原来这药非常苦。
即便下次的药真的不苦,孩子也不愿再相信父母的话。更严重的“后遗症”就是,孩子会因为经常被骗而对父母失去信任,或者也习惯于用骗去处理问题。
欺骗并不能改变药是不是苦的事实,倒不如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这个药会有多苦(有点苦、比较苦),提前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随后再鼓励、诱导孩子吃药。
如果药真的很苦,也可以在药里适当加点糖,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这个加糖的过程。他的心里会觉得“嗯,加糖了,不苦了”。
有时孩子越是怕苦、担心药苦,喝起来就会越觉得它苦得难以接受。
就如同打针。父母如果骗孩子“一点儿也不疼”。那么只会加重孩子受伤的心理。
相反,你告诉孩子:“会有一点疼,就像……”孩子反倒会有一个心理准备和适应的过程。
③鼓励和奖励并行
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交流和理解能力,父母可以简单告知孩子为什么打针、吃药,作用是什么等。
可以给孩子讲个小故事,小勇士与病魔做斗争。再告诉孩子生病就是身体里的细菌士兵和抗病*士兵在打架,要想让自己的士兵打败病*士兵就一定要吃药。
当然,还可以结合奖励。比如,当生病的小孩愿意配合治疗,大人要毫不吝啬地给予他鼓励,比如说:“宝宝真勇敢,可以……”
让他知道,配合治疗是件很光荣的事情,并可给他一些小小的奖励,给他喜欢吃的糖或饼干之类,让孩子从心理上消除对看病的恐惧。
④请医生开不苦的药
听起来,这似乎是个不太合情理的要求,但现在有很多专门为小朋友研发的药物,比如治小儿感冒的冲剂很多就是带各种水果味的感冒冲剂,孩子喝起来香香甜甜就像在喝果汁一样。
孩子感冒生病了,看病时,可以让孩子自己跟医生说:“我会配合看病,请给我开一些不太苦的药。”
这样做,一来,孩子会更加配合看病、治疗的过程,因为做为回报,医生会给开一些不太苦的药;二来,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开口和陌生人说话的胆量;最重要的是,解决了药难喂的问题。
如此做法,还适用于验血、打针等治疗过程。
⑤你是孩子最好的药
很多时候,孩子的疾病,不是吃药就能好的,更需要呵护到孩子的心灵。
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宝宝已上幼儿园就会又哭又闹,发烧、拉肚子,去医院检查,任何指标却都很正常,不去幼儿园,烧就退了。这就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
缺乏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