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7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黄保平张婕胡扬辉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兴职业、新劳动者涌现。他们出现的时候,你我毫不在意;如今,你我生活早已离不开他们。外卖小哥、代驾司机、催乳师……这些新型劳动者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像共享单车等新事物的出现,让那些渐渐陌生远去的人,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五一”劳动节刚刚过去,本报记者走近4位劳动者,倾听他们的故事。
平凡岗位里的“不平凡”
丨新行当丨
职业:应急救援员
人物:万伟刚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热心公益、热爱生命,他们凭借自身在困难救助、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应对困境。慢慢地,因为热爱、因为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他们成为了专职员。
万伟刚,今年35岁,年10月加入东阳市“农商银行”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现任救援队专职副秘书长,主要负责项目策划、组织出勤、外宣联络等工作。
“大学毕业后,我从事过行政管理类工作,虽然工作稳定,收入也算可观,但是自己内心向往的还是更有挑战性的行业。”万伟刚说,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加入了救援队,却发现做公益会“上瘾”,所以在年救援队招聘专职队时,他索性全职加入。
当时,救援队刚起步,救援出勤、制度建设、队员技能培训等工作都要尽快步入正轨,对专职队员的工作要求也特别高。按规定,救援队专职队员每周是双休,但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很多团队活动和技能培训都会放在周末进行,再加上值班和应急出勤,就难得享受双休。
刚成为救援队专职那年,万伟刚的儿子刚刚出生,因为救援工作的特殊性,一旦有救援任务,不管凌晨还是半夜,随时都要出发。长时间这样的工作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矛盾的产生。妻子不理解万伟刚为什么要去做这样一份工作,工资收入低不说,而且工作时间长,还有危险性,陪妻儿的时间少之又少。为此,万伟刚经常和家人说,公益救援除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帮助到身处困境中的人,获得个人精神层面的满足外,还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孩子。
年8月的一天,东阳市发生一起三名儿童私自到危险水域戏水而溺水的事件。经历了这次救援,看着和自家孩子差不多年龄的两名溺水孩子,万伟刚意识到宣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此后,万伟刚自己制作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教育课件,并组建救援队讲师团,主动到学校、社区等地开展公益的安全体系教育培训,以此来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让更多的家长、群众学会自救、互救。截至目前,救援队讲师团已累计开展各类安全培训课程80多堂,直接受益人数超过人次。
“现在的工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己内心想要坚持的一份事业,这是一种幸福。”万伟刚说,做公益,坚持才有意义,内心才会觉得充实快乐,他愿坚持到底。
新手妈妈的好帮手
丨新行当丨
职业:催乳师
人物:李婷婷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大量新生儿出生,母婴消费市场日趋火爆。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以及人们对母乳喂养的推崇,催乳师这个新兴行业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李婷婷,吴宁街道人。32岁的她做催乳师第4年,在东阳算是较早接触催乳师这一行业的。
年,她偶然接触到家政行业,发现大多数产后妈妈都会有乳腺问题。那时,东阳的“催乳”市场远没有如今这么火爆。李婷婷觉得这个行业前景广阔,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摸索。通过自身努力,年,李婷婷就拿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催乳师(高级课程)证书。
催乳师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个体力活,偶尔还要充当心理辅导师。
“我估计你这是生理性涨奶诱发的乳腺炎,你先冷敷处理,缓解水肿胀痛……”一天上午,李婷婷接到一名产后6天宝妈的电话,得知宝妈乳房胀痛发高烧,她安抚了一番后,匆忙从城区赶往宝妈家中——歌山镇林头村。
李婷婷一进房间,就看见宝妈在轻声哭泣着。检查了宝妈情况后,发现是内陷乳头外加短小,宝宝不肯配合吸,导致涨奶。李婷婷开始护理时,却遭到了宝妈的抗拒:“我不准备母乳喂养了。”原来,头天晚上涨奶时,宝妈通过网络查询,自行按摩了一段时间,导致乳房表面红肿,一晚的疼痛让她产生了断奶的念头。李婷婷一边耐心地开导宝妈,一边用专业手法护理。疏通后,她又教宝妈正确的哺乳姿势。这次上门服务大概花了3个多小时,尽管累得腰酸背痛,但她还是等宝妈的烧退下去后,才起身回家。临走时,她告诉宝妈,乳腺炎有一个反复发烧的过程,要做好心理准备。果然,晚上7点多,李婷婷又接到宝妈家人的电话。她又毫不犹豫去了一趟。这次,除了认真护理,更多的是进行心理辅导。最终,宝妈不再有拒绝哺乳的想法。经过多次努力,宝妈基本上可以顺利喂母乳。在结束护理时,宝妈的家人硬是塞了一袋水果给李婷婷,连声道谢。“那时候,我觉得这个职业不再只是谋生,而是一份能帮助到很多人的工作。”
除了催乳,李婷婷还经常和宝妈们聊天,提供了不少外加服务,她说:“新手妈妈心理比较脆弱,我及时给她们传授一些喂养知识,多少可以缓解她们紧张不安的情绪。”
在李婷婷看来,解决产后无乳、少乳、乳腺管堵塞等问题,并非是催乳师最难的地方,通过指导新妈妈调整喂养方法,改善亲子喂养关系,才是最考验催乳师技能和水平的。因为,她始终认为,世上最好的“催乳师”是自己的宝宝。
“匠人”护航绿色出行
丨老手艺丨
人物:吴洵华
职业:自行车修理匠
自行车修理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遍布街头。慢慢地,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自行车修理匠一度被认为是已经被淘汰的职业之一。而如今,随着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火”起来,修车师傅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又成了“香饽饽”。
吴洵华今年55岁,吴宁街道人,目前是东阳市惠民公交公司公共自行车管理科的一名修车师傅。
早些年,吴洵华的父亲是杭州一家机械厂的机修工,像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只要出现故障,很快就能修好。吴洵华从小聪明好学,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修自行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洵华骑着家里最好的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出去玩,不小心撞到了墙角,结果车轮钢圈歪了。怕挨骂,吴洵华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把自行车零部件全部拆下来,凭着从父亲那学来的知识,修理一番后,重新装了回去。不过,当时吴洵华的手艺不咋地,还是被父亲发现了。
吴洵华没有泄气,依然认真地跟着父亲学修自行车,渐渐地,他的修车技能有了长进。后来,朋友或邻居家的自行车坏了,都来找吴洵华修,他总是热心帮别人修车且分文不取。
虽然掌握了修自行车这一技能,但吴洵华并不想以此谋生,那时,他觉得一个大小伙子修自行车挺没面子的。因为有修车基础,后来,吴洵华到一家建筑公司当了机修工。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已经50出头的吴洵华来到惠民公交公司做起了一名公共自行车站点巡查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巡检公共自行车的运行情况。
在工作中,吴洵华只要发现自行车有问题,就会翻出自家带来的工具修起来,他做这些没有告诉任何人,但公司的视频监控记录下了这一幕幕。源于公司的需要,不久,吴洵华就被调入公共自行车维修岗位,专职修理自行车。
别看一辆简单的自行车,里面却有个零部件。若发现问题,吴洵华就要对相应的零部件进行拆除、检查、清洗,更换易损部件。“以前的修车方法和现在差不多,有所不同的就是,现在的修理工具比以前先进,都是电动的。”吴洵华说,他平均每天要修10多辆自行车,大多数的问题是轮胎漏气或者钢圈变形。
对于现在修自行车的职业,吴洵华笑着说:“现在,我觉得修自行车这个职业挺光荣的,这是为人们服务,对社会有贡献。每次看到市民骑走我修好的自行车,我就很开心。”
面塑,再现旧时光
丨老手艺丨
职业:面塑艺人
人物:孙天良
面塑俗称捏泥人儿,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的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捏泥人成为很多人小时候的回忆。不过,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在各类大型活动的举办中,面塑艺术又出现在街头,再现旧时光。
城东街道李宅社区的孙天良今年55岁,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时代面塑艺人。
在孙天良小时候,看到街上的捏泥人从一只旧木箱里掏出一块面团,在手里揉搓攒捏,转眼间就成了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觉得实在是太神奇了,每次都看得出神。只是后来,这些儿时的记忆他就不曾见到了。
直到年,孙天良在宁波的大街上看到一个捏泥人,就挪不动脚步了。
“我看人家捏得这么好看,就想着把这门老手艺学起来。”孙天良说,回家后,他买来相关书籍,将糯米和面粉调和起来,蒸熟后,用饮料当颜色染上去,然后开始捏“小鸟”“花草”等简单的东西。
刚开始,孙天良制作的面塑不是很好看,他就慢慢琢磨,改进方法。半年之后,他觉得自己做的面塑作品看得过去了,就想着拿到集市上去卖。“我刚把面塑作品摆到集市上,小孩子们就围了过来,嚷嚷着要买。”孙天良说,让他意外的是,不到半小时,30多件作品销售一空,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在过去,传统面塑老艺人大多思想封闭,限制了面塑艺术的整体发展。”孙天良觉得,新时代的面塑就要改进创新,有独特之处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过反复琢磨,孙天良的技艺不断升级,他还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材料,延长了面塑的保存期,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他制作的面塑也不再是简单的花花草草,而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十二生肖以及动画片里的美羊羊和灰太狼等。
此后,孙天良带着自己制作的面塑作品,信心十足地去摆摊。东阳市乡镇街道组织的一些大型活动、交流会及集市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不仅小孩子喜爱,也深受大人的夸赞。
如今,顾客带着自己喜欢的图片来,孙天良就能原模原样做出来。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学生家长慕名找到孙天良,让他教孩子学面塑。
孙天良说,他想退休后就专门制作面塑作品,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面塑技艺,把面塑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