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上海累计感染人数超35万这条被各种消息
TUhjnbcbe - 2025/4/11 16:43:00

最近,上海一位年轻妈妈哽咽着给孩子求药的视频,看了让人心碎。

“各位叔叔阿姨,你们醒了吗?”

“大叔,你有没有可以治小朋友的退烧药?小孩子已经烧了40度了”

“叔叔阿姨有人在吗?我只是想问问有没有退烧药可以给我。”

“我打了,然后他说多人排队,所以我没办法。”

……

据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上海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已超35万,确诊病例也在不断上升。

然而就在这样的上海,凌晨,孩子发热40度,急救有多人在排队,自己家里没药……可以想象这位妈妈当时有多焦急、无助、崩溃。

她一边哄着哭泣的孩子,一边挨家挨户敲门求药,听着她的含泪呼喊,身为俩孩儿的妈,我的内心瞬间破防了。

所幸,当天上午居委会帮她紧急联系了救护车,医院,医生诊断后配了药,孩子的烧退了,健康状态平稳。

孩子发热很常见,但在特殊时期,每个妈妈都谈之色变,特别是看到这样的新闻,心疼之余,不免还会有些恐慌。

其实,疫情期孩子发热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有所准备,完全不用太紧张。

今天包妈就给大家详细说说“孩子发热”这件事如何安全、有效地应对,妞们一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01

不是所有情况都必须吃药、去医院

孩子发热了,妈妈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孩子退热,咋退呢?喂退烧药、去医院输水,唯恐发烧给孩子烧坏了。

其实,很多妈妈都对发热存在一定误解!

发热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疾病,它是人体遇到病毒、细菌或是支原体等异物侵袭后,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简单点说,发热其实就是身体在自我保护,单纯的发热不会对孩子造成大脑损伤,所以不用着急喂药。

什么情况需要喂退烧药?

体温不是衡量是否用药的唯一标准,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也需要参考。

比如,孩子体温≥38.5℃,只要精神状态良好,和平时一样能吃、能喝、能睡、能玩,没有不适表现,就不需要用退热药。

图片来源: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指南,并在其下属网站建议

但如果孩子出现精神不佳、疲惫、疼痛等不适感时,即便只是低热(38.5℃),也要及时服用退热药。

有一点妈妈们必须清楚:我们给孩子吃退烧药的目的,不是降温、治病,而是减轻孩子发热所导致的不适感哦!

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不满3个月的孩子体温超过38℃;

3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反复高于40℃;

除了中高热表现,还伴有以下情况:

精神状态差,嗜睡、持续哭闹、眼神淡漠呆滞或异常烦躁;

拒绝喝水,排尿少,口干舌燥,或是喝水较多但仍不舒服;

持续腹泻、呕吐;

稍大的孩子,总是吵着头疼、耳朵疼、脖子疼,或是有不明原因的皮疹等;

发热超过72小时。

医院如何就诊?

医院看病,的确比平时要麻烦一些。现在但凡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医院普遍都会直接安排其到发热门诊就医,一人陪护,就诊人员及其陪护都要做核酸检测,或是出示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结果。

但是具体情况还需妞们提前电话咨询,医院规定就医。

“娃生一场病,娘脱一层皮”,特别是这种情况之下,还是挺费妈的,毕竟孩子越是在最脆弱的时候,越是需要妈妈的陪伴和爱,妞们一定要挺住!

02

医院,在家如何正确护理

孩子发热,如果没有出现以上需要紧急就医的症状,就可以选择先在家观察护理。

期间,家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护理降温或是药物降温。

做好孩子的体温监测和记录;

留心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排便情况;

适当降低室温,给孩子少穿点衣服,出汗后及时擦干身体并更换衣服;

保证让孩子少量多次饮水,还在吃母乳的宝宝,可以适当增加喂奶频次,一旦孩子有脱水症状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

正确服用退热药。

图片来源:《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以及中国的发热指南都推荐的宝宝常用安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3个月以上,建议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退热药,如泰诺林;

6个月以上,建议使用含有布洛芬成分的退热药,如美林。

注意:以上两种退热药均有混悬滴剂和混悬液两种,其中滴剂的药物浓度要高于混悬液,服用计量不同哈!具体服用计量以各自药品的使用说明为准。

居家护理期间,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明显异常,医院。

有个意外情况,需要特别提醒各位妞们!

6月龄~5岁,特别是12~18月龄的孩子发热时,由于大脑功能不稳定,可能会引发热性惊厥,具体表现一般是:身体僵直、四肢抽动、翻白眼、口吐白沫等,持续时长多在5分钟以内,少数在15分钟以内。

家人看到这种情况,可能首先就去掐人中、按压孩子手脚、拿绳子捆绑或是往孩子嘴里塞东西、抠挖,妞们一定要上前制止呀!这些举措不仅没用,还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发生热性惊厥,多数孩子会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咱们只需把孩子放平、侧卧,移除周围尖锐物品就可以了,避免孩子发生噎呛、窒息或受伤等情况。淡定一点的妞,最好能录个视频,记录下发作时长和孩子情况,方便医生诊断。

注意!若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持续发作时常超过5分钟,单日惊厥发作超过1次,呼吸不正常,抽搐后精神状态极差、意识模糊,嗜睡、呕吐严重等情况,不要犹豫,需立即带孩子就医。

03

孩子退热误区,这些坑不要再踩了

关于孩子退热的土法子、谣言,不知道被搬出来粉碎多少次了,妞们千万不要再相信或冒险尝试了。

1、用退热贴给孩子降温

央视新闻早在年就点过“退热贴不退热”的问题。市面上卖的退热贴只能起到局部退热的作用,其中添加的薄荷叶、冰片等成分,还可能导致宝宝皮肤过敏,出现起疹、红肿等情况。

2、“里三层,外三层”捂汗

家里老人经常用的“土方法”,刻意捂汗会可能会影响孩子身体散热,导致孩子体温不降反升,甚至持续处于高热状态。严重的还会诱发脱水、高热惊厥,甚至导致死亡。

3、冰敷或用酒精擦拭身体

会起反作用,皮肤温度看似降了下来,实际可能是热量被困在体内没法散出来。

4、用温水擦拭身体

只能暂时缓解,并没有退热功效,一遍又一遍擦来擦去还会影响宝宝休息,导致宝宝哭闹、寒战。

5、别烧坏了!赶紧把孩子叫醒喂药

有些过度担心了!发热只是一种症状,真正造成脑损伤的是一些颅内病变疾病。只要孩子睡得安稳,没有出现很难受的情况,就让他继续好好休息吧。

6、多吃几种药,孩子好得快

同时或交替使用退热药,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于宝宝来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择其中一种服用即可。

图片来源:《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

另外还要注意用量问题。单一成分的退热药与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或是不同剂型退热药物联合使用,两者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退热药物成分,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服用。

7、吃了退热药,孩子就不烧了

一般退热药起效需要30分钟~1小时,药效持续时间为4~8小时,孩子吃完药体温不一定完全降至正常,并且药效过了还可能再起热。

写在最后:

疫情之下,孩子健健康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无论孩子是发热,还是出现其他情况,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些育儿常识,遇到问题保持淡定,科学应对,妥善处理,帮孩子平稳度过难关。

最后,还要提醒各位妞,一旦疫情缓解,可以购买退热药了,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囤一些,包括大人的和孩子的,以备不时之需。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累计感染人数超35万这条被各种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