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天性活泼好动,在炎热的夏季更容易中暑,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判断孩子中暑的症状,并掌握一些必要的中暑急救方法。
为什么中暑会发烧?
闷热的夏天,热量在人体内越积越多,不易散发。体温就会从平时的37℃左右升到40℃以上。这时,下丘脑调节体温的“司令部”控制失灵,不能再正常地指挥出汗,这就使人体的蓄热大于散热。当体温达到42℃以上将会引起全身细胞变性,造成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中暑,要及早发现,尽快治疗。
中暑小儿中暑通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保暖过度:尤其是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家长怕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加衣保暖,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幼儿在炎热的环境中饮水量不足。幼儿在酷热环境下活动过多。
小孩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如果您的小朋友量肛温或耳温超过39甚至40度(不建议量腋温或口温,易低估实际温度),同时合并下列现象时,需高度怀疑中暑的可能性。
虽然很热,但可能不会流汗。(这是中暑最典型的现象之一)皮肤会发红、发热,而且干燥。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著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较大的小朋友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的现象。
宝宝中暑宝宝中暑后该如何急救?
如果宝宝的症状比较严重,有明显不适,或出现高烧时,就要赶快就医治疗,以免发生热衰竭等危险。当小孩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要惊慌,只要积极採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宝宝的情况就会好转的。
如果孩子出现轻微中暑时,可以先把宝宝带到凉爽、有遮蔽的地方,帮宝宝宽衣解带并扇风。利用温凉湿毛巾擦拭宝宝的身体,或以温凉毛巾敷在宝宝身上,帮助宝宝排热。但不建议使用冰水,因为冰水会使皮肤血管收缩,导致血流受阻,反而无助于散热。
喂宝宝多喝一些冷水,让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可补充电解质,但有呕吐或意识不清时,则勿强迫给水。如果宝宝休息过后,体力、气色恢复正常,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宝宝还是活动力不佳、有不舒服的反应,最好还是就医检查。
发生夏季热的宝宝,有可能整个夏天都持续或偶尔就有体温升高的现象,如果家长带宝宝让医师检查后,确认没有特殊的病因,医师通常就会建议妈妈应採物理降温的方式来让宝宝退烧。
一般来说,除非宝宝的体温超过摄氏38.5度,才需要使用退烧药来帮助宝宝降温。否则,家长可以先从居家护理着手,例如使用冷气或空调,让宝宝处在凉爽、恒温的室内环境,让宝宝多补充水分或果汁,为宝宝换上透气、吸汗、轻爽的衣服,当宝宝满身汗时,可以泡泡温水澡,除了可以改善宝宝烦躁的情绪外,也能打开身上的毛细孔,帮助散热,让宝宝自然退烧。如果确认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发烧,经过以下处理,通常30~60分钟后,宝宝体温自然会回到正常范围内。
孩子中暑小孩中暑可以刮痧吗?
轻度中暑还可以刮痧与穴道按摩来减轻不适的症状,刮痧时可用一般的刮痧板或光滑平整的陶瓷汤匙边缘,先抹些润滑油,在颈项后侧及肩部朝同一个方向刮皮肤,刮至皮肤充血潮红或成紫红色,以出现条条痧痕、紫红斑为度。
穴道按摩则可按压风池穴与抓提肩井穴,风池穴在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包头,大拇指按压凹陷处即是穴位,肩井穴在肩部肌肉最高处,反覆抓提肩部肌肉,可以减缓中暑颈项紧绷、头晕头重的不适感。
宝宝发烧炎炎夏日应如何预防中暑呢?
避免长时间待在湿热或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待在室内时,应尽量保持室内环境的良好通风。大热天从户外进入室内,切勿一下子就躲进冷气房中或猛灌冰水、冰饮。避免在正午最热的时段外出,户外活动最好安排在早晨或黄昏,日照强度较弱的时候。外出时应穿著浅色系的宽松衣物,并戴上遮阳帽或阳伞以阻挡日光直射。随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不应逗留或将小朋友单独留置在户外静止的车厢内。
中暑的饮食疗法
中暑时不宜吃重口味的食物,应以少盐、清淡为主,可以喝些稀饭的汤水尤佳。(注:烹煮稀饭时,一定要用第一次的生米下去熬煮,千万不可用电锅里的熟饭或隔夜剩饭,这种熟饭煮出来的粥会伤胃。)用沙士加少许盐的老方法,效果也不错。另外,以绿豆仁加薏仁,份量为二比一,一起烹煮,具有退火解毒之功效。切记,给小朋友吃一定要用绿豆仁(即不带壳的绿豆),比较好消化,否则绿豆吃多了,小孩子容易胀气。煮好后,加冰糖少许即可。
如何您喜欢本文,请帮忙分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