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警世通言09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使尽
TUhjnbcbe - 2024/12/23 16:15:00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好文字

4分钟阅读

那什么又是便宜不可占尽呢?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亲常常教育我们不要占小便宜。

每次在街上卖西瓜也好、卖菜也好、卖甘蔗和花生也好,我看到我爸爸妈妈总是会送给人家一些斤两。尤其是看到老人家或者穿着相对普通的人的时候,我父母亲往往会额外多抓一把瓜子、花生或者一些其它货物给他们。看到一些老人家,我们甚至会免费送给他们一些。

大家好,我是邓海洋,欢迎来到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而我们每次在外面买衣服、买菜或者买其它东西遇到人家占我们便宜的时候,比方说,我们的衣服发线了,扣子掉了,或者衣服上有点泥浆了,我父母亲总是劝我们不要去换,他们不是怕麻烦,他们告诉我,人家也是小本生意,只要不影响穿,不影响质量,没必要斤斤计较。遇到买菜时人家算错几分钱,或者算错几毛钱,哪怕几块钱,犯不着上纲上线,因为我们也会有算错的时候,又不是成心的,就不要太计较了。

我们很多人只能进,不能出。他们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只貔貅。占了人家的便宜,就笑逐颜开;看到自己吃了点小亏,就怒不可遏。殊不知,人家小本生意,一天就赚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要是算错了,人家一天就是白忙活。一家人就没有饱饭吃了。而你多拿那几十块钱,又发不了大财,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句古时候专门描写占便宜的打油诗:

我被盖你被,你毡盖我毡。你若有钱我共使,我若无钱用你钱。上山时你扶我脚,下山时我靠你肩。我有子时做你婿,你有女时伴我眠。你依此誓时,我死在你后;我违此誓时,你死在我前。

打油诗已经够通俗的了。不过,还可以更白话一点。

我的被子叠着你的被子;你的毯子压着我的毯子。你要有钱,我们两个用;我没钱时,就找你要。上山的时候,你搀扶我;下山的时候,我靠着你的肩;我生了儿子,就做你女婿。你生了女儿,就嫁给我啊;你如果愿意这样干的话,我就死在你后头;我如果违反了这个诺言,那你就死在我前头。

你看看,算得多精。算盘打得叮当响。如果大家都像诗歌里一样的话,那岂不是标标准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吗?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不越来越有这种人的市场吗?不过,也不要把别人当傻子,这个世界上的人其实都不傻。不要以为你会占便宜,人家就不会占便宜。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事。如果你一味地想图方便,贪小利,占便宜,恐怕会有损你的福气,而且你折损了福气可能还不知道。所以佛家常常劝化世人,吃一分亏,受无量福。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也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也常常告诉自己,有时候,吃亏是福。

有诗为证:

得便宜处欣欣乐,不过心时闷闷忧。不讨便宜不折本,也无欢乐也无愁。

那么第四句,聪明不可用尽是什么意思呢?要知道,聪明二字,那是天赋异禀。可遇而不可求。那为什么说聪明不可用尽呢?不要着急,且听我来为你细细道来。

众所周知,天下之事,那是见不尽的;天下之书,是读不尽的;天下之里,是参不尽的。所以我们的智慧也一定会遇到瓶颈和枯竭的时候的。换言之,这个世界上一定有我们所不知道的道理,一定有我们所不理解的现象,一定有我们没听说过的新鲜事。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多着呢。我们不明白的地方多着呢。

所以我们要“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换言之,我们要承认自己的不懂,才是真正的聪明;而不是不懂装懂,那才是不聪明。聪明不可用尽的意思,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也就是说,在该承认自己不聪明的时候,不要耍小聪明。

好,我们来举个例子。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这个人呢,大有来头,说出来,没有人没听说过的。他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雷贯耳。算起来,那是古今第一聪明人。他的文采一流,生活潇洒,感情丰富,甚至还有一道美食都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尤其是苏州人,一座虎丘,硬是被他吹出了世界级品牌;看到杨贵妃吃荔枝,他倒好,直接在广东开吃,一边吃,还一边哼着,不辞常做岭南人。当时有首诗歌是这样描写他的。

吟诗作赋般般会,打浑猜谜件件精。不是仲尼重出世,定是颜子再投生。

怎么样,评价够高吧。好了,不卖关子了,其实大家早就应该猜的出来了,他就是宋神宗时期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也就是苏轼。

19周岁的时候,苏东坡参加高考,当时的主考官就是天下闻名的欧阳修和梅尧臣。苏轼在考场里泼墨挥毫,写得酣畅淋漓。阅卷时,当看到苏轼的文章时,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人频频点头,连声赞叹。两人一致认为,该文理当第一。因为当时的高考也是要将名字一栏封住的,欧阳修当时还颇为自负地认为,这样的文章肯定是他教出来的学生写的。为了避嫌,他直接将苏轼的试卷定位第二名。不过,放榜时,他们却惊讶的发现,原来此文是一个叫苏轼的人写的。

后来苏轼按照当时的习俗,考上的人要登门感谢主考官,并拜他们为老师。欧阳修当着苏轼的面对其它大臣说:“这个孩子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24岁那一年,在老师欧阳修的推荐下,苏轼参加了“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结果苏轼的对策被评为第三等(一、二等虚设,第三等为实际上第一等),而在此之前,整个宋朝只有吴育中一个人得过第三等,因此苏轼此次获奖,被称为“百年第一”。随后皇帝就封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官拜翰林学士。

苏轼天资聪颖,才高八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论风流潇洒,他可比李白;论才思敏捷,他可比曹子建。照理说,这样的学霸到哪里都应该受人欢迎,对吧?这是你的一厢情愿。实际上,不仅可能不受欢迎,反而可能会遭受打压。

(待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警世通言09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使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