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怎么办?
很多家长肯定会想到——贴退热贴呀!
毕竟,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动画片,这玩意儿的出现频率实在是很高呀。
图注:电视剧《第二次也很美》截图
最近正是流感高发期,退热贴也被商家们放在了货架显眼的位置上。
没想到,央视却忍不住发声了:退热贴无法达到退烧效果!
新浪微博
央视新闻什么?宝宝每次发烧必贴的退热贴,居然是没用的?
还有哪些退热方法也没用?糕妈今天就来说道说道。
×最没用的方法:退烧贴×
退热贴凉凉的,但是它只是局部降温,并不能让身体的整个体温降下来!
我们常说,退热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舒服。但贴了退热贴,宝宝脑门凉凉的,其他地方还是发热啊,这样反而更不舒服!很多宝宝被贴了退热贴之后,会不停挣扎,就是在抗议呢。
还有啊,宝宝的皮肤通常比较敏感,有可能对某些退热贴过敏,那岂不是雪上加霜嘛。
其实,仔细看退热贴的说明书,会发现上面写得很清楚:仅作为辅助退热来用,并不是药品,也不能退热!
×最离谱的方法:捂汗×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发烧后发发汗就能退烧了。于是给孩子盖厚被子、穿厚衣服、喝热姜茶,想让孩子“发汗”。
其实,这是把因果关系搞反了:是因为人体在退烧,所以才会出汗,这是体温中枢调节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发汗才退烧。
而且,给孩子盖厚被子、穿厚衣服,不仅不能退烧,还可能导致孩子失水过多,产生更严重的症状,比如“婴儿捂热综合征”。喝姜茶、喝热水出汗来退烧,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危险的方法:酒精擦、灌肠×
用酒精擦身来退烧不仅不科学,还容易加重病情。
酒精可以通过皮肤和黏膜来吸收,小宝宝皮肤较嫩,对酒精的吸收速度更快,但排出酒精的能力却很差,所以更容易酒精中毒。
孩子如果很不舒服,用温水给孩子擦一擦,或者是洗个温水澡,都比酒精更安全。
至于灌肠,就更不可取了!灌肠指的是从肠道里灌入药物,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但小朋友的肠道脆弱,如果操作不正确,很有可能损害到直肠粘膜,甚至有可能导致肠道穿孔。
√最靠谱的方法:合理使用退烧药√
如果孩子发烧温度比较高且不舒服,整个人看起来蔫蔫的,这时就该给孩子吃点退烧药啦,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以。选用的药物、服用的剂量、次数必须严格遵医嘱。
此外,不管给孩子服用哪种药,都需要大概2小时左右才能发挥药效,平均可以降1~1.5度的体温。比如孩子烧到了39度,通常降到38度左右就已经是药效的极限了。
除了口服的,常见的还有退烧栓。栓剂和口服剂的区别不大,但是口服剂可以根据宝宝的不同体重定量,而栓剂就很难了,没法多一点或少一点。
所以糕妈还是建议大家优先口服。除非娃实在是不配合,大哭大闹,或者存在严重呕吐、胃出血、昏迷等口服禁忌情况时,没办法了再用栓剂(但栓剂也不见得多舒服,也许用了之后娃哭的更大声)。
此外,孩子的体温如果已经有以下情况,医院:
●2个月以下,肛温达到了38℃甚至更高;
●3~6个月,肛温大于等于38.3℃;
●6个月以上,肛温大于等于39.4℃;
●1岁以上的孩子高烧持续超过48小时。
当然,如果给孩子服用了退烧药,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甚至比平时更加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出现情绪激动,说话很奇怪;耳朵、嗓子异常疼痛,咳嗽,奇怪的皮疹或出现反复的呕吐和腹泻,家医院。
最后,总结一下。宝宝发烧了别慌张,测量体温,观察精神状态,不要乱用退烧法,合理给退烧药。这样,宝宝才能少受罪啊!爸爸妈妈都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