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儿童体温在38.5度以上就是发热了,这时必须采取措施降温,不然后果严重,严重甚至导致孩子死亡。现在的孩子都是妈妈爸爸的宝贝,眼里容不得孩子受伤,更何况孩子发热,让家长六神无主,有些发热症状高烧不退,反反复复,有些严重的甚至出现呕吐抽搐,家长看着也心疼。所以很多家医院去挂水,让孩子的温度能瞬间降下来,输液药物能维持降温时间,一段长时间内不会再发热,解决了反反复复的发热,家长自然是省心加心安。殊不知输液的对孩子的巨大危害。
首先,经常性的输液,让孩子生理系统对药物产生了依赖,自身免疫对病情的反应减弱,降低免疫力,间接摧毁孩子的长城,让孩子更容易感冒发热。
其次,经常性的输液让孩子遇到普通感冒时,服用药物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形成再去输液的恶性循环。
其实,一般的发热完全可以用药物消除,有条件和时间的家长,医院化验一下孩子的血液,看看是炎症导致的感冒发热,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症下药,孩子在服用降温药的同时可以吃抗病毒药物,或者消炎药物。
降温的一般方式
如果体温超过了38.5°,4-6小时间隔吃一下降温药物,如果孩子只是发热,没有不良状况,那么可以用此模式。除此之外,有些发热来的急促,使用药物后,温度上来速度,可以给孩子用毛巾冷敷额头,防止烧坏大脑,用毛巾给孩子擦拭身体,通过挥发带走体温。
降温药物的探讨
对于药物我也有些经验给大家参考下,布洛芬药物对孩子是有一定危害的,危害在于它对肝脏有损伤,如果孩子是腹泻发热,千万不能用布洛芬,在脱水情况下损伤肝脏,危害极大,伤害不可逆。百服咛和泰诺林比较安全,但见效慢,所以不太受欢迎,还有布洛芬的使用次数,一天不能超过4次。这些注意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在降温这块做得更谨慎点。
东西方治疗方式迥异
中国在处理孩子发热病症时,往往是通过加入热度,比如喝热开水等,将汗逼出体外来降低体温。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他们对孩子退热处理就是直接降体温,脱掉衣服,吃棒冰,屁股塞退热棒,这些中国人听了匪夷所思的方案,他们也能降温。而且西方一般不到很严重不会配药给你降温,不到生命危险不会输液打针,一切靠孩子的自身免疫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