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汝村位于香格里拉市东部,“尼汝”,“尼”意为眼,“汝”意为角,“尼汝”指眼角,因整个地形像人的眼角,故以地形而得名,属高寒山区,四周环山,耕地和田地分布其间,三个藏家村寨分布在尼汝河两岸依山而建。
纺织种类
尼汝藏族民间纺织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制作精良,古朴大方、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栽绒(宗堤):用羊毛织成,可根据主人的喜好放些花鸟图,一般都放藏族人民十分喜欢的传统图案。先织成长约厘米,宽30厘米的毯子,再由相等长度、宽度的五片毯子缝制成一床栽绒,四周放“万不断”或“万变图”的图案。一般情况下十天可以完成一床,裁绒的底色均以白色为主,所织图案色泽鲜艳、和谐、毯面柔软细腻,洗不褪色,磨不掉毛,经久耐用,实用性强,常当被子、垫褥之用。
牦牛毯子(夏)、牦牛毛纺成,均为黑色,长厘米,宽30厘米,由长度、宽度均等的五片毯子缝制而成,毯面不放图案,在毯四周放七彩氆氇作装饰,并在毯子四边放“却罗”(线须)是防雨、防寒、保暖的最佳用具。
腰带、绑腿的织法均与织毯子的相似,腰带的颜色都以红色、橙色为主,放吉祥结或七彩氆氇的图案,下摆放“却罗”(线须),男腰带和女腰带所放图案及长度不同;宽绑腿不放图案,织成氆氇布带,窄绑腿放图案,下摆放“却罗”(线须),图案男女、老少、未婚、已婚的各不相同,每个不同的图案都有不同的传说。
马料袋、午餐包、盐袋、茶盐袋的织法大致相同,马料袋、盐袋、茶盐袋都织成条纹状,以黑白相嵌织成,在袋底镶上氆氇或十字花图案作装饰,午餐包织成七彩氆氇,色泽鲜艳,包的四底镶上红色的金绒布作装饰,亲朋来往,聚会相互赠送的礼物多为午餐包。
“塔”,主要用羊毛织成,缝制衣服用的毛布,一般以约长厘米、宽20厘米为一卷,缝制一套衣服不论男女一般用两卷,男服饰有白色和棕色、黑色三种,女服饰有墨蓝、棕、绿色三种。
尼汝纺织业是一项历史悠久、技术精炼、实用性强,观赏性较高的藏族传统工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它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世代相传。
—END—
来源丨迪庆非遗
编辑
龚怡丹
审核
海莱阿芝李元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