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全家乱套,家里每一个人都急着用各种方法降温。但是,哪些退烧方法是可以用的,哪些不仅没用,还对孩子有害,我们都清楚吗?
到目前为止,有些家长还会用比较危险的方法给孩子降温,完全不觉得这是错误的。
看看你是不是用了这些方法?
1、捂汗退烧
我们都知道,退烧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出汗。这容易引起片面的误解:只要出汗,就能退烧。可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并不完善。捂汗,可能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让体温更高,甚至超过40℃。
这很危险!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缺氧、高热、脱水、抽搐、昏迷和窒息,千万要杜绝。
2、一发烧就吃药
面对孩子发烧,家长焦急的心情能能够理解。但一发烧就立马给孩子吃药,对孩子的体质调养没有好处。
首先要明确一点,发烧是有利于身体杀菌排毒的。病菌在高温下更难以生存和繁衍;还有研究表明,发烧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滥用退烧药,可能会让孩子有依赖,经常发烧,不吃退烧药就很难好。
其次,退热药的目的不是治病,而是让宝宝更舒服。杀死细菌,需要用抗生素,杀死病毒、支原体也得用专门的特效药。
多数宝宝在38.5℃以上会不舒服,就可以选择吃退烧药。
如果宝宝体温低于38.5℃,精神状态良好,可以选择先不吃药。
3、过度依赖退热贴
是药三分毒,退热贴不用担心副作用发烧会把脑子烧坏,得给头降降温
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是退热贴只是一层水凝胶,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将脑门皮肤表面的温度带走一些,而不能起到全身降温的作用,说白了,心理作用更大一些。
而且很多孩子对退热贴过敏,家长还是不要过度依赖退热贴,该吃药吃药,该看医生看医生。
4、酒精物理降温
用酒精退烧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退热方法,利用酒精的挥发性带走高温,但酒精擦浴降温对宝宝有极大的副作用,如果在擦拭酒精时浓度过高,很容易让酒精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当中,让宝宝出现酒精中毒现象。现在已经不提倡用酒精给孩子物理降温了。
各位家长,你家娃发烧时,不要再做这么坑娃的事了,做个靠谱的家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