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都市晨报」
每年的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并支持母乳喂养。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保护母乳喂养,共同承担责任”。记者采访了解到,母乳喂养的好处已基本成为共识,但在具体喂养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误导和干扰。母乳喂养究竟持续到几岁最好?上班族妈妈如何坚持哺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母乳喂养好处多,配方奶粉不能替代母乳
坚持和推广母乳喂养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不过,对于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新手妈妈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对此,拥有国际认证哺乳顾问资质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主任李晓辉向大家作了简单介绍。
对于宝宝来说,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非常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从而被机体有效利用,促进婴儿发育。母乳中含有的免疫因子不但能够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预防呼吸道、腹泻等感染,更能降低婴儿的过敏体质。更重要的是,母乳喂养可以培养更加密切的亲子关系,满足了宝宝对安全、温暖及爱的需求。
从妈妈自身来说,母乳喂养的好处也很明显。经常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地消耗怀孕时累积的脂肪,从而促进身材的恢复,避免产后的肥胖。同时还可以减少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险,促进子宫的收缩,预防贫血。“另外,通过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家庭的和谐,减少了家庭的一些费用的支出。从社会层面来说,如果婴儿少得病,母亲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了,对社会当然也是有很大好处的。”李晓辉如是说。
或许有人会问:“现在科技那么发达,能不能用配方奶粉取代母乳呢?”对此,李晓辉解释称,母乳与配方乳在成分上还是有区别的。比如,人乳中有抗感染因子、生长因子,配方乳中就没有;人乳里牛磺酸含量丰富,奶粉中含量少;人乳中有少量的铁,易吸收,而配方乳中虽然添加了铁,但却不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
他指出:“母乳中的很多活性成分,特别是一些免疫抗体,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但这些成分目前还不能够被我们研究,也就无法添加在配方奶粉中。所以,配方奶粉不能替代母乳,有条件还是鼓励母乳喂养。”
●●宝宝拒绝吃奶,或因为喂养方法不对
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创建“医院”、举办“母乳喂养周”活动等形式,来大力推广提倡纯母乳喂养,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的纯母乳喂养情况不容乐观。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母乳喂养率偏低的现状呢?李晓辉认为,这跟社会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新手妈妈身体问题、喂养姿势不正确等因素都大有关系。
比如说,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产后72小时,此时,有些宝妈因乳汁不足,就会不自觉地添加配方奶,这种做法在专家眼中就是错误的。
李晓辉称,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吸吮方式。“想吃到母乳可比吸人工奶嘴复杂许多,能够锻炼孩子面部及口腔肌肉的发育。如果孩子一开始就用人工奶嘴,形成先入为主的习惯,那他就很难有耐心去接受母乳吮吸的方式。这是造成早期不能纯母乳喂养的一个原因。”
他强调,妈妈的信心和态度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建议新手妈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及婴儿含接姿势、挤奶的技巧、判断婴儿需要及是否吃饱的技巧。
比如,哺乳前妈妈可揉一揉乳房,或者用热毛巾敷一下乳房,有利于刺激排乳;哺乳时一定要将乳头以及乳晕的大部分放入婴儿口腔中,这样吸吮对母亲乳房的牵扯较小,婴儿也容易很快吃饱。结束前,要用食指轻轻地压孩子的下颌,让孩子自然地吐出乳头,千万不要硬拽乳头,会引起乳头或乳房的损伤。
当发生乳房肿胀时,首选通过哺乳来移出乳汁。喂奶前可采取反向按压、软化乳晕,刺激喷乳反射,喂奶后冷敷乳房,减轻水肿。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轻易使用热敷。
●●剖宫产或是上班忙,也能坚持母乳喂养
生活中,总有家长会问:“是不是母乳喂养时间越久,对孩子生长发育越好?”对此,医院产科主任高丽萍表示:“不可片面理解。”
“母乳喂养的时间太短,对宝宝的抵抗力发育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会有影响,而喂养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宝宝的牙齿发育。”她介绍,世界卫生组织要求,6个月之内的婴儿最好能够做到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可以添加辅食,有条件的应坚持母乳喂养至出生后2岁及以上。
在哺乳过程中,有些新手妈妈会因为剖宫术后疼痛、急于返回职场等因素选择中断母乳喂养,针对于此,高丽萍认为“大可不必”。她表示,只要做到方法得当,剖宫产妈妈与上班族妈妈一样可以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宝宝2岁,甚至更长。
对待剖宫产妈妈,鼓励其术后尽早让婴儿频繁吸吮。手术第一天,母亲可采取仰卧位,让婴儿在母体一侧俯式吸吮;当母亲可在床上活动后,可通过侧卧位哺喂婴儿。24小时后,母亲可以离床活动时,可用抱球式姿势哺喂婴儿。
对于上班族妈妈来说,首先要充分利用在家时间,每天哺乳不少于3次;如果单位距离与家比较近,尽量中午赶回家哺乳;喂奶前1-2小时内不喂孩子吃其他食物;连续工作3小时,应挤一次奶。
“即便上班期间不能亲喂,用手或者吸奶器将奶水挤出来,同样能刺激母乳分泌。”高丽萍介绍,先将奶水倒入干净的奶瓶或者特制的母乳存储袋,放进冰箱存储起来。
“母乳常温保存时间通常由室温决定。室温15℃内可保存24个小时,室温19℃-22℃可保存10个小时,室温25℃可保存6个小时。如果是冰箱冷藏,0℃-4℃可保存8天。当取出冷冻的母乳给宝宝食用时,先常温解冻,待解冻后将其放入60℃左右温水中加热,待适温后给宝宝食用即可。”高丽萍如是说。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挤出来的奶水要单独存放,最好做日期标记。如果宝宝一次吃不完,应将剩余奶水直接丢弃,绝对不要留到下次再喝。
●●妈妈喂养宝宝很辛苦,需要社会给予更多支持
宝宝的喂养之难,做过妈妈的人才深有体会。
市民周女士说,母乳喂养期间,她又是堵奶,又是涨奶,疼得要命。“每天早上,乳房就像两块大石头一样,一直要揉到傍晚才能柔软些,可第二天又恶性循环,反反复复,简直生无可恋。”然而,为了给孩子喂奶,周女士哪怕睡眠不足,也坚持夜间起来用吸奶器存奶。
市民魏女士说,宝宝刚出生时,自己并没有奶,心里很是愧疚,压力也很大。喝了各种补汤后,体重不停增加,可奶水还是跟不上,为此,没少被婆婆嫌弃。后来,奶水刚够宝宝喝了,可家人又会因宝宝拉肚子而质疑她的母乳质量不行,弄得她各种委屈,经常偷偷地哭。
实际上,不管是不是母乳,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很多妈妈们都会因为育儿观念的差异,与长辈、家庭发生碰撞,或是遭受外界的无端指责。这都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作为生命的孕育者以及食物的提供者,妈妈想把最好的母乳给孩子,但是,也不要忽视,奶粉也是安全营养的。即便是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大环境中,也要认识到,每个人的情况不一,不应强求:有些妈妈会堵奶,发烧,患上乳腺炎,乳头会被孩子咬破,哺乳过程痛苦难耐;有的在哺乳的同时,还在继续高强度的工作……这些都是妈妈们难以坚持下去的阻力。而她们想要放弃时,还要承受内心的愧疚感,甚至是一些舆论谴责。
产后女性情绪易波动,如果再因为喂养方式而受到不公正待遇,不仅无法保证母乳喂养量,还容易诱发产妇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专家建议说,母乳喂养与否,选择的权利应该在妈妈手上。不管妈妈采取何种喂养方式,家人都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并通过言语安抚、日常搭把手等形式,表达对妈妈喂养工作的支持,为其喂养提供一个轻松舒心的环境。
徐报融媒记者王任飞通讯员张彤苏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