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身体发育旺盛,而免疫力较成年人羸弱,极易被病毒细菌所侵袭,其中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面对宝宝发烧家长们往往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半夜三更发热的孩子,去医院又太远的家长们更是心急如焚,这时候往往就病急乱投医,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时候,会将各种土办法用在宝宝身上,比如有些家长会用被子或者毯子给孩子捂起来,误以为觉得捂出汗了热就退了,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只有热退了才会出汗,而不是出汗了才退热,这样的做法有时不但不会退热而且还可引发“捂热综合征”造成严重后果。
更让家长们着急的是,有些孩子一直高烧不退持续下去会不会把脑子烧坏了?
这个问题也不是绝对的是或者不是,人的大脑一般来说不容易烧坏掉,脑子坏掉是有条件限制的,一般来说当发热达到了超高热,而且是超过42摄氏度以上时,可导致脑细胞蛋白质发生发生不可逆的高温变性,进而发生我们说的“脑子烧坏了”。
但是在一般的儿内科疾病中很少会出现这么高的发热情况。然而为何依然有脑子烧坏掉的传言呢?
这主要是发热只是疾病的其中一个症状,虽然有些患儿体温没有达到42℃,但是患儿自身的原发病却是直接累及大脑而使脑实质遭到破坏,比如脑炎、脑膜炎、热惊厥等。所有这些疾病对大脑的损坏可能会被认为是发热闯的祸。
那么发热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量体温测试儿童腋下温度,没有超过38.5度的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超过38.5度就医或者口服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法很多,可以冰敷、退热贴等。也有不少家长用酒精给患儿擦洗,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度数较高,擦洗不当会引起儿童皮肤过度吸收,引发酒精中毒,最好是将酒精用等量的谁水稀释,然后均匀涂擦在小儿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即可。
另外物理降温需要每半个小时就检测下小儿的体温,超过38.5度应该采取进一步措施。
对于超过38.5℃的小儿,可以适当口服退烧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较安全的口服退烧药主要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两种药物选择其中之一就行,服用时按照厂家说明书即可。(一般布洛芬推荐计量10mg/kg/次,两次用药时间最少间隔6-8小时,对乙酰氨基酚推荐计量15mg/kg/次,间隔时间最少6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在家处理时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呼吸是否顺畅,面色有无变化,一个体测发热较高但是精神状态良好还能四处玩耍的孩子要比发热较低但是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的孩子情况要好很多,对于状态较差在家采取了合理措施又不见气色的孩子就要及时就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