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周岁孩子不爱笑,观察发现,原因是周围大
TUhjnbcbe - 2023/11/11 19:27:00
一周岁“不爱笑”的小妹妹:明明是你们大人无聊妹妹的宝宝办周岁生日宴,我带着孩子回去了,我家孩子已经三岁了,很喜欢跟小妹妹玩,不停地做*脸都得小妹妹直笑。妹妹很开心,说是这个孩子很少笑,总是面无表情,对任何人都很冷漠,不知道是今天是为了什么跟妞妞这么好。我觉得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不喜欢笑呢?我记得妞妞一周岁左右的时候非常活泼,每次丁点大的小事都笑个不停,全家的笑点都因为孩子的快乐而降低了。有一次我失手把一个碗打碎了,要是搁在以前肯定是懊恼不已,爱人也会唠叨,那次可能是妞妞第一次看到东西碎,特别开心地跑去研究碎渣子,还开心地说“好玩”,全家因为这件事情很快忽略了打碎东西这件事的负面情绪,被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在生日宴结束后我发现了答案:他们一家人的习惯,是导致孩子不爱笑的原因。可能是觉得孩子太小,没法交流吧,他们平时只是偶尔逗一下孩子,大部分情况只在孩子哭的时候才去抱抱,其余时间都是各玩各的手机,没有人搭理那个小婴儿。小婴儿为什么也要多交流?很多家长出于爱和喜欢,经常会跟孩子互动,但是还有些父母因为太忙从而忽略了和孩子的互动,或者把孩子交给只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保姆。但其实,父母主动和孩子的交流对于婴儿而言非常重要。孩子不爱笑是因为没有人主动跟他交流。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种误区:孩子不能总是抱着,越抱越黏人,所以除了喂奶之外,有的妈妈很少抱婴儿。如果孩子情绪上想跟人交流的时候,他会试图用咿咿呀呀的发音和手脚的活动来吸引别人,渴望跟别人交流。但是如果长久得不到回应的话,孩子就无法建立起自己跟外界的沟通。很多人觉得,孩子不会说话,交流有什么用?其实婴儿从眼神、到哭声、到小手小脚的手舞足蹈,其实都是尝试交流的方式。父母积极地回应会让孩子更开心、也更愿意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而如果早期交流没有足够重视,孩子常年试图交流的努力被忽略,孩子也就很可能形成封闭的性格,而这种状况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安全感来自早期父母温柔的抚触和拥抱。婴儿刚出生来到世界的时候,其实是很惶恐的,孩子出生前,在被温暖的羊水包围的世界,从妈妈肚子里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出生之后,外面的声音明显大了很多、复杂了很多,但是周围包裹着自己的羊水却不见了,出生之后,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但是来自父母的抚触、拥抱和熟悉的声音会带给孩子安全感,抚触和拥抱让宝宝找到曾经在妈妈肚子里的感觉,而多和孩子说话交流,也会让他听到熟悉的声音。当然和孩子说话时大人的声音和成人之间聊天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抚触、拥抱和专门和宝宝说说话,会更容易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安全感足的孩子性格发育才会健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发展长时间得不到回应的话,就会没有安全感,性格就会变得很孤僻。对于家长的交流的欲望就会减少,表现为宁愿自己待着玩玩具、做游戏也不愿意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家长往往误以为孩子很乖、很省心,殊不知这种省心是表面上的,孩子的不安全感已经把孩子封闭起来了。在他这个年龄,这种刻意跟别人保持距离的状态是不对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应该是活泼淘气而不是过于安静的。老人们常说:“孩子就该活泼调皮,一旦安静了就生病了”,身体上如此,精神上也同样如此。陪伴一岁左右的孩子应该注意这3点在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了,表现为自己的事情要求自己做主,比如想穿什么衣服、带什么帽子、穿什么鞋等等。这些选择是他自己对喜欢的东西的一种表现,但家长往往因为衣服的薄厚、天气的变化等进行调整,有的家长会跟孩子解释,大部分家长没有那个耐心跟孩子墨迹,导致了孩子的哇哇大哭和不满。包括跟孩子玩的时候,家长会选择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游戏,但孩子并不开心,家长该如何跟孩子玩呢?第一、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孩子喜欢的东西往往就那么几个,有的孩子是随时带着一个玩偶连上厕所都不肯分开,有的孩子是喜欢某个小毯子,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抱着小毯子才能入睡,这种其实是孩子心理的不安全感的折射。孩子总想有个可以依赖的东西自己才能感到安全,细心的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种迹象了,就要注意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倾听他的想法了。不需要刻意的作什么,随时陪伴和耐心倾听就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第二、跟孩子商量有关于他的事。有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小,一切的事情都要给孩子安排得面面俱到的,包括吃什么、穿什么、买什么玩具,根本不跟孩子交流。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不乐意的时候往往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家长是为你好,你懂得什么?”根本没有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也许孩子就是觉得玩泥巴好,你非要丢给他一个昂贵的玩具让他感激你,这样的家长没法理解孩子,孩子也很烦恼于家长。第三、跟孩子共同成长。有位妈妈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很笨,有次家庭聚会的时候分享环节里,在一堆孩子做的手工里,自己的孩子的手工总是最简单、最凑合的那个,而且孩子还很叛逆,她说什么孩子要么不爱听,要么干脆对着干。妈妈意识到自己过于疏忽孩子的成长过程了,从此无论多累多忙每天都要陪在孩子身边,跟孩子一起做手工、一起读绘本、一起淘气冒险。慢慢的,孩子不再抗拒妈妈给他的建议,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好。3岁前,尤其一岁前,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而言非常重要,也极大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难怪有人总结,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变得更聪明的秘诀就在于两个字“陪伴”。而我想再补充两个字,那就是“高质量陪伴”。——————————我是晨光微晓,学英语、爱绘本、专注育儿心理、育儿经验分享的俩娃妈,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周岁孩子不爱笑,观察发现,原因是周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