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妈”
范秀英是位孝女,在其娘家妈去世后,便将她在农村老家居住的父亲、妹妹都接到县城,尽起了赡养义务。
几年后,范秀英父亲病故,临终时老人提出嘱咐了两件事:一是要土葬;二是希望能与老伴并骨。
范秀英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好在当时这里还允许土葬,于是就在其去世后买口棺材把父亲埋了。几个月后,又开始落实老人关于并骨的遗嘱。经商议,她决定带妹妹范秀云回老家,同仍旧住在那里的弟弟一起将母亲尸骨挖出来,再由姐弟三人护送,带回现住所,与父亲尸骨葬于一处。
回到老家后,在弟弟的操办和乡亲帮助下,收拾母亲尸骨的事进行得挺顺利,最后,在按当地习俗履行了各项程序后,范秀英将母亲遗骨装在带去的木匣中,又将木匣放进一个手提包。这是当时一种很时尚的旅行袋,墨绿的底色,上面还印着银色的飞机腾空而起的图案,是范秀英临行前特意为母亲买的。
范秀英老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这里到火车站要走20多公里弯弯曲曲的山路。姐弟三人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跋涉,在太阳落山前总算赶到了火车站。其实她们明知道自己乘坐的车下半夜才能经过这里,但她们不可能捧着一匣遗骨走夜路。再说弟弟还告诉她们,在村子里经常能听到狼的嚎叫。
候车室里旅客寥寥无几,带靠背的长条木椅大都空着,坐着躺着都不受限制。可是姐弟三人却不能同时在里面休息,因为自以为深谙各种“规矩”的范秀英说遗骨在半路上不能进屋。于是,她让弟弟、妹妹先进候车室躺一会儿,自己在外面看护放在门旁的旅行袋。
连着忙乎了几天,又跑了这么远山路,弟弟、妹妹实在累了,于是,俩人倒头便睡,好在一切有姐姐照料。
范秀英在外面站了两个多钟头也不见他们出来替换,这时,夜幕已笼罩了横卧在群山中的小火车站,只有候车室门前闪着像烛光一般一摇一晃的亮光。那灯光让人难以看清对面来人的面孔,却觉得亮光之外的地方更加黑暗,影影绰绰。抬头看去,黛色的山峰近在咫尺,嶙嶙怪怪,恐怖阴森且变化莫测。其中对面的山峰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所推动,正在向车站和头顶压来。秋风一阵阵刷过这片群山中的洼地,每次带来的都是不同的唿哨和吼声,而且还夹杂着莫名其妙的叫声、哭声、喊声,笑声,怕啥就是啥声。范秀英盼望候车室门前能多出现几位旅客,可每个从黑影中走来的人又都让她战战兢兢。她跑进候车室,想训斥一顿始终也没出来替换自己的弟弟妹妹。但当她看到两个人躺在长椅上酣睡的样子,又没忍心叫醒他们。
虽是初秋,但山区的夜晚依然很凉。又冷又怕,浑身直打哆嗦的范秀英只好一会儿出去看看旅行袋,一会儿进屋暖暖身子,同时让那些东倒西歪的旅客给自己壮壮胆子。
零时许,候车室的灯突然亮起来。随后,工作人员开始用薄铁皮卷成的喇叭大声呼唤,告知
次列车已经检票。从候车室直通站台的门开了,旅客们拿起行李朝检票口走去。范秀英跑出候车室取装着“妈”的旅行袋,但却空着手慌慌张张地跑回来,一边摇晃弟弟妹妹,一边大声喊道:“快起来,不好了,妈丢了!”
候车室里的人都楞了,但随即又检票的检票,进站的进站。
姐弟三人拿起随身物品朝候车室外面跑去,但走到一半,妹妹停下脚步,同时若有所悟地对范秀英说:“是不是咱妈故土难离,不想走哇?”
“瞎说什么?肯定是让小偷顺走了,而且就是几分钟前的事。”范秀英在呵斥了妹妹后分兵两路,让弟弟往一个方向追,她和妹妹朝相反的方向撵。
借助手电筒的光亮,她们一边跑一边搜寻路边可疑的人和物。就在这时,山那边传来火车汽笛拖着长声的吼叫,这是她们要乘坐的列车即将进站的信号,但此刻听来却像生者对死者凄楚地呼唤。范秀英知道,如果再不回去,因车站下半夜没有客车,候车室上锁,她们就只能在马路上过夜了。就在她准备大声呼喊在另一个方向找“妈”的弟弟回候车室时,妹妹突然发现路边有东西,姐妹俩蹲下身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块骨头。“这是不是妈的遗骨啊”?范秀英想到了“贼不走空”的说法,认定是小偷在这附近把旅行袋和木匣打开,想看看今天发了什么财,结果发现偷了一包死人骨头,觉得很晦气,就将其倒在路上,把旅行袋拿跑了。
想到这,范秀英又往前走了几米,看到路上散落着很多碎骨头,随后,她又在路边发现了已经被砸坏的木匣。不用说,这就是妈的遗骨。怎么办?身后是火车进站的鸣叫和刹车声,眼前是扔了一地的遗骨,别说是深夜,就是白天也拣不全哪。范秀英拉过妹妹,冲着大道,以鸡啄米似的节奏磕了几个头,然后拣了几大块骨头,塞进随身携带的手提包。转过身一边喊弟弟赶紧回车站上车,一边拉着妹妹往候车室跑。
还不错,当他们呼哧带喘登上火车,列车正在缓慢地开动。
从马路上拣来的几块骨头被隆重地埋在父亲坟旁了,范秀英没敢将在路上找“妈”、拣“妈”的事告诉丈夫,更没有告诉外人,但她和妹妹心里一直不踏实,总怕这个实在是“大不孝”的意外会引出什么说道。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发生后,范秀英家的日子反倒过得“万事如意”。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丈夫老季被提了职,她自己经营的小超市,虽说没什么大进项,但也红红火火。
有人在看到老季家的变化后,曾经联想过范秀英给父母并骨的事,认为是儿女孝心得到的回报。直到这时,范秀英才敢将找“妈”的实情,当个笑话讲了出来。
原来她家的变化与“并骨”迁坟根本没什么关系。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