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医大师任继学医案四则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些痤疮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78752.html
国医大师任继学

本文阐释任继学教授治疗溢饮、睑废、鼻伤风、暑泄医案4则,从中探析其辨治规律。其中溢饮的病机关键在于脾气亏虚,故采取补气健脾、温阳利水法治疗;睑废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气陷,故采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鼻伤风的病机关键在于营卫不和,故采取调和营卫、宣肺通窍法治疗,内外疗法并用;暑泄的病机关键在于寒湿困脾,故采用行气温中、化湿止泻法治疗。任继学教授善于针对病机关键治疗疾病,故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是任教授治疗杂病的一个特点。

溢饮案

患者某,女,49岁,初诊日期:年6月28日。因双下肢反复浮肿35年而就诊。患者3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曾多次理化检查未见异常,自服“双氢克尿噻”可利尿消肿。现症: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晨起肿消,活动后至下午逐渐加重,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小便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濡。BP:95/60mmHg。

诊断:(脾气亏虚型)溢饮(西医称为特发性水肿)。

治则:补气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参15g,炙*芪15g,柴胡5g,升麻5g,茯苓50g,白术20g,桂枝15g,白芥子3g,大腹皮15g,泽泻15g,白蔻皮15g。3剂,水煎服。

7月1日二诊:药后双下肢浮肿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缓滑。BP:/70mmHg。

方药:米炒*参15g,*芪皮15g,柴胡5g,升麻5g,赤茯苓50g,白术20g,桂枝15g,泽泻15g,大腹皮15g,白蔻皮15g,清半夏15g,金星草15g。7剂,水煎服。

水湿已除,故以补气健脾扶正为主,兼化水湿,本正源清以善后。患者服上方4剂后,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7月8日三诊:药后双下肢浮肿已消,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而干,脉沉虚无力,两尺尤甚。BP:/80mmHg。

方药:*参15g,苍术15g,米炒麦冬15g,*芪皮15g,柴胡5g,茯苓20g,陈皮15g,佩兰15g,生姜皮15g,建曲15g,白蔻皮15g。4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双下肢浮肿35年,而多次理化检查未见异常,治疗似乎无从下手。但中医治病的灵活性就在于“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金匮要略》指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确定了该病病位在皮肤与四肢,同时亦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把温化法确立为治疗痰饮的重要法则。劳则气耗,该患者活动后消耗脾气,故而双下肢浮肿加重,脉沉濡亦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之象。故立补气健脾、温阳利水为治疗大法。方中*参、炙*芪、柴胡、升麻取义于“补中益气汤”,用以补气健脾;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化裁于五苓散,用以温阳化气利水;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大腹皮行气利水,更用柴胡伍泽泻,升降相因而加强利水之功。该方补气健脾以治本,温阳利水以治标,标本兼治,因而可奏效。二诊因药后有效,故原法不变,稍微调整用药。用米炒*参使补而不滞;*芪皮、大覆皮、白蔻皮诸皮走表而利皮肤水湿;茯苓“白化痰涎,赤通水道”,故改用赤茯苓加强利水;清半夏化痰,金星草利湿,诸药合用搜剔皮肤水湿。

睑废案

患者某,女,70岁,于年3月1日因左眼睑下垂1个月而就诊。患者1月前突然出现左眼睑下垂,左眼球运动不灵活,有复视现象,双目干涩,颈项酸软沉重,遂就诊于吉大一院,经系统检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单纯眼肌型)”,为进行系统中医药治疗而求治于任老。诊其舌淡红,舌体胖嫩,苔薄白而腻,脉沉弱无力。

诊断:(脾虚气陷型)睑废(西医称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辨证:脾虚清阳下陷。

治则:益气升提。

方剂:补中益气汤化裁。

日渐收效,共坚持治疗8月余,至11月21日复诊时,诸症均已消失,故改汤为散,用下方以巩固疗效。

方药:生绵*芪30g,炙绵*芪40g,藏红花40g,升麻40g,柴胡40g,五爪龙50g,九龙虫20g,清半夏30g,橘络30g,桂枝、炒白芍各30g,西洋参40g,米炒麦冬50g,生白术40g,羌活20g。上药共为细面,每次5g,日3次,口服。

该方服完后,患者体力充沛,无不适症状,故停药。但后因患者过于劳累而症状又起,给予前方治疗,又逐渐好转。此说明补中益气汤治疗该病确实有效,但绝不能恃于药力而忽视平日的调养。

按:睑废近似于现代医学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以眼睑下垂、提睑无力为特点。眼睑为肉轮,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故眼睑归脾所属。脾虚气陷,清阳不升,提睑无力,故眼睑下垂。治疗当以补气升提为大法,脾气健运,清阳上升,则眼睑自可活动复常。任老常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该病。补中益气汤证治要点在于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方中参、芪、术、草补中益气;当归助参、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少佐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指出:“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补气升举,使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则诸症自愈。运用该方治疗睑废,贵在有方有守,持之以恒。

鼻伤风案

患者某,女,20岁。初诊日期:年1月26日。因鼻痒、喷嚏2个月而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痒、喷嚏,未予治疗。现症:遇冷则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咽干痛,口鼻气热,项痛,手足心热,舌红,苔白欠润,脉沉弦而数。

诊断:(营卫不和型)鼻伤风(西医称为过敏性鼻炎)。

治法:调和营卫,宣肺通窍。

方药:①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3g,辛夷15g,蝉蜕15g,银柴胡15g,杏仁15g,苍耳子7g,葛根10g,土牛膝15g,酒川芎5g,乌梅1个。14剂,水煎服。②熏药:鹅不食草5g,藁本10g,防风15g,菊花20g,射干10g,苍耳5g,白芷10g。14剂,水煎,蒸汽熏鼻。

2月8日二诊:药后鼻塞改善,偶流清涕,遇异味则打喷嚏,咽干,晨起偶有恶心,舌红,苔白欠润,脉沉缓有力。

方药:①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3g,辛夷15g,清半夏15g,金荞麦15g,藁本15g,白芷5g,苍耳子7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水煎服。②熏药:鹅不食草5g,蝉蜕15g,乌梅5g,川芎5g,杏仁5g,赤芍10g。7剂,水煎,蒸汽熏鼻。

2月15日三诊:本周感冒,自服感冒药后好转。现症:发热,T:37.8℃,周身酸痛,鼻流清涕,咽淡红,舌红尖赤,苔白而干,脉沉虚而数。方药:①白僵蚕15g,蝉蜕15g,桔梗10g,金荞麦20g,荆芥穗15g,金银花30g,连翘15g,牛蒡子15g,大青叶10g,川芎5g,白芷10g,苏叶20g。7剂,水煎服。②熏药:川芎5g,藁本10g,鹅不食草5g,白芷5g,苍耳5g,川羌活10g,防风15g,赤芍15g。水煎,蒸汽熏鼻。

2月22日四诊:近1周鼻流涕加重,鼻塞而干,咽痒,咽部红赤,耳痒,纳差,恶心,舌红,苔薄白,脉虚数。

方药:①苍耳5g,白芷15g,酒川芎10g,辛夷15g,柴胡15g,金银花20g,连翘15g,紫荆皮15g,杏仁10g,藁本10g,天花粉15g,藿香15g。水煎服。②熏药:鹅不食草10g,赤芍15g,独活10g,路路通15g,漏芦15g,零陵香10g。水煎,蒸汽熏鼻。上方服4剂后,诸症消失,后未再犯。

按:鼻伤风为临床常见之疾,但因症状轻微、忽隐忽现而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殊不知“伤风不醒变成痨”,久患鼻伤风易招致感冒、头痛等多种疾病,因此,及时治疗该病,确有防微杜渐之功。本病病标在于鼻之颃颡,病本在于肺卫不足。肺气虚则营卫失和,皮毛不固,玄府失常,鼻内颃颡闭塞不通,此时若外触寒热之气、异常之味,则鼻之颃颡为邪气所阻,清窍欲通不畅而见鼻塞、喷嚏、鼻流清涕等症,治疗宜调和营卫、宣肺通窍。

内服方中,首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固本,辛夷、苍耳、白芷、藁本散风寒、通鼻窍,且藁本为治疗头部疾病的引经药。蝉蜕、银柴胡、乌梅有疏风脱敏之功。川芎乃血中气药,芳香辛烈,酒制则引药上行头目。杏仁宣肺。其余用药则随证处之,兹不赘述。外用药中,以鹅不食草、藁本、苍耳、白芷散风寒、通鼻窍为主,其余各药共奏宣肺通窍、疏风脱敏之功。鹅不食草性味辛烈,治疗鼻病效果显著,但内服易引起剧烈腹痛,故多外用熏鼻即可,如确需内服,亦应该在严密配伍的情况下,谨慎使用。三诊时,患者感冒,故以表里双解治感冒为主,兼外治鼻伤风。该案以内服与外治并行,标本兼顾治疗鼻伤风,疗效巩固。

暑泄案

患者某,女,55岁。年8月3日初诊:因呕吐、腹泻20天而就诊。患者20天前因食瓜果而产生呕吐、腹泻,经用多种消炎药未见好转。现症:恶心,呕吐,胃脘胀痛,腹泻,呈水样便,日10余次,小便短少,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濡而滑。

诊断:(湿邪困脾型)暑泄(西医称为夏季腹泻)。

治则:行气温中,化湿止泻。

方药:①苍术10g,茯苓15g,藿香10g,陈皮15g,紫豆蔻15g,白芷10g,厚朴花15g,泽泻15g,清半夏10g,炮姜5g。水煎服。②雷击散0.2g,6小时1次,口服。该患服药4剂而痊愈。

按: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该病发于暑湿季节,此时人体阳热之气浮盛于外,阴寒之气沉郁于内,呈外盛内衰之势,如被其外盛之象所迷惑,屡进寒凉消暑之品,则易寒湿困脾,伤及脾阳,使脾不健运,清浊相混,“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故吐泻交作。方中苍术、陈皮、厚朴花化裁于“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更妙在用厚朴花以散满除胀。“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用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利小便以实大便。藿香芳化湿浊,解暑辟秽;紫豆蔻温中行气而化湿;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三者共奏止呕之功。白芷既可止痛,又治寒湿伤中之湿泻久泻。炮姜温中散寒。全方皆芳香温化之品,散寒化湿,健运脾胃,使中焦振复,则升清降浊而吐泻自止,此即古人暑天用温之义。(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长医院刘艳华任喜洁)

推荐阅读

经典课程——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系列讲座!中医为欧洲抗疫贡献了重要力量中医药在津巴布韦落地生根,培养更多中医人才国医大师阮士怡辨治心血管病用药经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