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华立医药板块旗下有两个老字号品牌,一个是健民的前身-叶开泰,清末中国四大药行之一,有年的历史,另一个是昆中药,有多年的历史。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华立集团一直在思考中医国药到底怎么走。
已经参加了十届长城国际健康论坛的汪力成董事长,对于中医国药的发展和未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今天,我们分享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先生的文字实录及PPT(略有删减)。
来源:长城国际健康论坛
作者:汪力成
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医国药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一直在恶化。从清末的“洋务运动”开始,积累了几千年的中医国药就开始被质疑、被挑战。一方面全盘否定中医国药的大有人在,尤其是一些留洋学西医药的人,对中医国药不屑一顾;另一方面把中医过度神秘化、极端化,包治百病、甚至宗教化的也为数不少。导致中医国药走向两个极端。
医保经费的限制,挤压了中医中药、中成药制剂的发展空间;现在愿意献身中医国药的人越来越少了,中医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德能兼备的中医成为了稀缺资源。国家级名中医现在大都是八九十岁,靠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搞下去,能带几个?另外,假冒伪劣的中药材、粗制滥造的中成药、变调的中医理疗遍地都是,这是典型的劣市驱逐良市现象。
中医国药需要重构生态改变认知
中医国药想要有未来,必须要从重构生态环境、改变认知出发。
首先,把西医药和中医国药进行简单的、对立的对比,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医西医、中药西药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分工合作,如果用这种思路思考,可能很多矛盾会解决。
再者,有些中医圈子里面互相攻击、互相否认,老死不相往来的山头化问题要解决。中医中药虽然是经验积累,是一种传承,但是也要讲科学,要理性来看待。
三是,对于老中医,经典方、老药工关键节点的传承、创新共享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化的方法解决,而不是简单喊口号,等着国家出*策,还是要靠自身行动来发展。
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来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而不是简单、僵化、机械地传承。遵循基本逻辑的创新才是中医国药发扬光大的有效手段,不能认为纯正的中医就是老祖宗怎么做的,你现在就必须怎么做。但创新不能改变逻辑,有一段时间出现中药里加西药化学成分,这是一个伪创新。包括现在中药单方颗粒剂,这种颗粒剂的改变到底是不是违背了它的基本逻辑,值得商榷。
中医国药的最大特点和优势
中医国药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诊断治疗、系统性解决方案;而西医西药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流程、精准化治疗。客观地讲对于大部分已经确诊的疾病或病灶,西医西药的方式更简单、快速、精准,但对于养生调理、还未形成明显病灶的疾病(未病)、系统性基础病患者、疑难杂症、术后康复等,中医国药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医疗健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医疗健康管理的目的不是等着人生病再来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而是让人们尽可能大病变小病、小病变没病,所以中医国药大有作为;
也正因为中医国药擅长于治未病,所以常常是“幕后英雄”,让消费者更觉得西医比中医灵,这也就是为什么扁鹊的名声远大于大哥扁雁的原因;
随着老百姓经济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即使是自费养生调理治未病,也应该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只要简单、方便、有效。将中医国药回归一种生活方式,是中医药发扬光大的最好途径。
中医国药的国际化展望
现在华立旗下的昆药集团,主力产品就是四根草:青蒿、三七、天麻、汉麻(CBD),西方国家将植物药称为“草药”,也普遍得到了认可,但认证的过程非常漫长,没有五年、十年、十五年是做不到的。
不管非洲、南美洲包括东南亚,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会有祖传的、来源于大自然的经典方、土方、偏方,几百上千年的存在就充分证明了其“合理性”,都值得发掘。
所以世界的才是中国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将中医国药的国际化当作一种使命而不仅仅是“生意”。源于中医药的植物药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更是中医药未来的一大发展方向。青蒿素抗疟药的故事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对全人类的价值。但不能把植物药列为中药,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是一个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途径。
中医还有很多神奇的东西,如脉象,精气血、经络学说、寒热燥湿理论、中医“仪式感”的“祝由术”等。生命科学是一门人类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密的科学,不要轻易否定人类的经验,或马上简单粗暴地定义为“伪科学”。
日本的汉方药源于中国,现在从中成药制剂这个角度来讲,全球销量第一,我们一直想布局道地药材的基地,但每到一个地方发现,真正好的药材都已经被日本公司控制。日本在中国已经大量控制了道地药材的资源,因为他们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所以收的药材,价格都比别人高,质量也比别人好。
日本人的“汉方药”既坚守了“传统”(道地药材、传统炮制工艺),但又不墨守成规(采用了大量的先进工艺技术及管理),既尊重“经验积累”、但又不排斥以现代科学手段进行验证,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日用”
关于中药发展三大建议
所以我认为,中药的发展有三大总结,第一我们应该向我们的学生—日本人学习,专心做好、做精、做长,让老字号经典中成药制剂,成为家庭必备常用药,这个市场很大。
第二,是回归本原,利用好中医药调理、治未病、养生、个性化等特色、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以“老中医经典方“的形式,通过饮片、颗粒剂、C2M汤(散、丸)剂定制系统等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成为华人文化圈的一种日常的系统调理、养生、治未病的首选。
华立集团拥有一套遵循于古法的汤剂定制系统,而且已经能量产了,只要药方开了马上传过去,四个小时就可将汤剂的浓缩剂送到你手中,开水一冲击就可以吃了,非常方便。如果这一块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那我们这个市场有多大?
第三,总结青蒿素抗疟药的成功经验,萃取传统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开发出国际标准能接受的单体或复方制剂——植物药。总结青蒿素的经验,把好的药材做成植物药,不管是单体、复方也好,只要主成分来源于天然合成而不是人工合成,都是国际上能接受的,这个能够走向世界。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中医国药的未来以及国际化
/p>
一定要从找准自身定位上着眼;
从重构发展生态上着手;
从自我行动上做起;
不要天天指望国家*策支持、不要奢求中医药一家独大雄霸天下、不要怨天怨地,市场需求很大,这个产业不兴旺也难;
用坚守底线的老字号精品中成药传承中医药;用个性化且方便定制服用的中药汤剂/膏方、辅以科学的中医理疗普及来弘扬中医药;用创新技术的植物药融合西药,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长城国际健康论坛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谢谢!根据现场发言实录整理,有删减,小标题为编者加。)
第十一届长城国际健康论坛樊代明院士演讲:
(长城国际健康论坛视频)
关于“长城国际健康论坛”
长城国际健康论坛是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杭州市区科协和健康促进协会联合举办的线上线下公益性大型国际论坛。线上有直播(F
B发布)平台和配套媒体“长城国际健康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