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孩子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秋冬时节,气候条件不好,流行病高发,再加上孩子抵抗力不强,所以常常会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
关于宝宝发烧,相信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如何快速有效地给宝宝退烧,家长们都应该知道。但关于宝宝退烧的护理方面,有很多谣言,家长们值得了解。
捂汗能退烧。
小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发烧,奶奶给我吃了一片退烧药(安奶近片,现在已经少见了),然后是“里三层、外三层”给我裹上捂汗……相信很多成人都遇到过。老一辈认为:发烧怕冷,穿厚点、裹严实一点,发发汗就好。
宝宝的汗腺还没有发育完善,通过捂汗并不能达到出汗的效果。相反,还会导致越捂越高烧的情况,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是极其不利的。一旦体温过高,会引发高热惊厥等情况发生,危及生命。
应该这样做:解开衣物,适当地散热,但要注意四肢保暖。
用退热贴、酒精浴给宝宝退烧。
退热贴、酒精浴这些方法对发热的宝宝来说,都不建议使用的。大部分退热贴中含有樟脑成分;酒精刺激宝宝的皮肤,这两种退烧方式对宝宝的健康都不利。
应该这样做:用温水擦拭颈部、腋下等部位,降温效果最佳。
吃退烧药。
“是药三分毒”给宝宝吃药,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家长对于宝宝发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要测量体温稍微高一点,一律用药解决。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家长,发现宝宝吃完退烧药,温度没有降下来。
然后接着又换吃另一种药,给宝宝退烧。其实,宝宝发烧,由于体内正在进行一场“宇宙大战”,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展开身体自卫战。
发烧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通过一场场对抗,使得宝宝的免疫力不断得到提高,抵抗力也就不断地增强。所以发烧立马吃退烧药对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应该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而且对宝宝的饮食、玩耍都没有明显的影响,先进行物理降温,比如洗澡、温水擦浴等。不需要吃药。
担心吃药影响医生判断,不给孩子吃退烧药。
有些父母“略懂”一些医学常识,认为提前吃退烧药,会不利于医生对宝宝病情的诊断。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通常来说,医生的判断与宝宝吃不吃退烧药没多少关系。
相反,如果不及时吃退烧药,去医院因为排队、检查等原因耽误很长时间。如果宝宝是高热状态如果长时间不退烧的话,会引起其他问题。而且宝宝也要忍受痛苦。
应该这样做:如果宝宝体温较高,超过38.5℃,可以先给宝宝服用退烧药,或是把退烧药准备着,医院。
打针输液退烧快。
宝宝发烧,家长心疼。为了让宝宝尽快地好起来,即使体温不高的情况也,也要求医生开药给孩子打针或输液。貌似是为宝宝着想,其实这并不是治疗孩子发烧的首选。打针,对孩子来说很痛苦。另外也会让孩子的身体产生依赖性,从而引起免疫力低下。
应该这样做:吃药,打针,输液,按顺序进行,不要强行跳跃
一般感冒发烧,有7天左右的自然病程,慢慢就会自愈,不需要吃药的。给孩子物理降温即可。如果无法确定的,可以去看医生,医生一般会针对病情处理,家长不要擅作主张。
寄语:孩子每一次生病都是一次成长。孩子发烧时,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开始发起“免疫大作战”,这也是宝宝免疫系统成熟的主要方式之一。宝宝出现发烧的情况,家长不要心急乱投医,不信谣言,不盲从。从科学角度护理好宝宝,和孩子一起战胜一场“身体自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