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故事——席奶奶讨厌黑夜来自科学家庭育儿00::30
你看干货文章,娃听哄睡故事,戳左边绿色按钮吧
科长近日逛微博的时候看到一条新闻,气不打一处来,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如此愚昧迷信之人:
难以想象,2岁的孩子要承受多大的痛苦,父母无知,却要孩子来买单!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那些害人不浅的“育儿偏方”。
煮银器水退烧
一
错误“偏方”
关于退烧的民间偏方可真是数不胜数。除了上面提到的“开水灌喉”,还有坚信用银器煮水能退热的:
快满月的小**发烧了,一家人找来网上传授的偏方,用一对银手镯煮水给小**喝,又泡了些珍珠粉给孩子“压惊”,还用酒精擦身降温,整整折腾了一夜。但小**依然高烧39度,到第二天凌晨3点,孩子开始哭个不停,身上冒出很多红疹,直到早晨7点左右,孩子的哭声渐渐弱了,出现嗜睡症状,连奶都不喝,一家人这才急了,辗转2医院。可惜为时已晚,到医院时孩子已经四肢冰凉,没了呼吸,身上都已经出现了尸斑,医生宣布抢救无效……
科学方法
1.当宝宝体温<38.5℃时:
建议给宝宝多饮水、洗温水浴,宝宝无明显不适时,无需服退热药。有过热性惊觉患儿38℃以下即可应用退热药。
2.当宝宝体温≥38.5℃时:
①3个月以上宝宝,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
②6个月以上宝宝,建议选择布洛芬(美林)。
3.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
①3个月以下的宝宝,一旦出现发烧,建议立刻到儿科就诊。
②3个月以上宝宝发热超过3天,发烧症状没有减轻,咳喘、耳痛等症状相继而来,医院就诊。
③宝宝出现反复发热、惊厥、耳温、额温超过39.5℃、腋温超过38.9℃时,要立刻到儿科就诊。
“点灯火”去*疸
二
错误“偏方”
长沙有一位刚出生3天就全身发*的宝宝,家里老人觉得宝宝可能是撞邪了,就用点燃的灯芯草,戳在宝宝身上,进行“点灯火”驱邪。
结果孩子不仅*疸没去,身上还被戳出一个个血点,白白受了这么大折磨······
科学方法
*疸是新生儿时期正常的生理现象。分为生理性*疸和病理性*疸。
1.生理性*疸:
生后2-3天出现,皮肤颜色呈淡*色,*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孩子一般情况良好,体温、食欲正常,大小便颜色正常。
一般不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可通过加强喂养、帮助排便等方法,让新生儿安全度过*疸期并逐渐消退。
2.病理性*疸:
生后24小时内出现,*疸常覆盖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胆红素超过12mg/dl,孩子还伴有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大便颜色发白或小便颜色明显发*等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多是宝宝肝胆系统存在病变,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胆红素超过15mg/dl,首选光疗!
注意:如果宝宝是早产儿,无论出现生理性*疸还是病理性*疸,都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倒背溺水儿童法”
三
错误“偏方”
有一张图片曾刷屏了朋友圈:
这个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倒背溺水儿童”急救法是否靠谱呢?
实际上,控水法基本控出的是胃内容物和胃内水,肺内的水很难控出来,因此“倒背”反而会增加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流言中提到的方法,可能是奔跑时的颠簸改变了孩子胸廓的形状和体积,和按压胸骨有类似的效果,但是由于按压力量太弱,远没有心脏复苏的方法可靠。
科学方法
视溺水者实际情况做心肺复苏。
1.溺水者清醒,且有呼吸和脉搏:呼叫,陪伴、保暖,医院观察。
2.昏迷,有呼吸有脉搏:呼叫,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昏迷,无呼吸脉搏:立即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这是窒息性心脏骤停的最佳急救顺序。
持续心脏复苏至患者恢复呼吸脉搏或者急救人员到达。
新生儿要绑腿
四
错误“偏方”
不少老人家现在还秉持着“新生儿要绑腿,长大后腿才能又直又长”的观点,其实传统未必代表着正确。
这种俗称“蜡烛包”的做法,把宝宝的胳臂和手紧紧束缚住,阻碍了血液循环,不利于骨骼自由发育。别说预防O型腿了,将来还可能出现走路腿疼、跛行等状况。
科学方法
美国儿科学会(AAP)表示,多数孩子2岁以前是O型腿,6岁以前是X型腿。但也有的孩子,要到8-9岁,甚至10岁,腿才变直。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也不需要什么治疗。
有一些少见的情况,O型腿和X型腿确实是由疾病引起的。比如:布朗特病、佝偻症、骨肿瘤、铅或氟化物中*、骨折后的不良愈合、发育不良或基因紊乱等。
这种情况下身体不会自行矫正,需要就医。
卡鱼刺吞饭团或喝醋
五
错误“偏方”
吃鱼不下心卡了鱼刺,大人都说赶紧喝点醋或者吞点饭记好了。其实醋无法在食道停留软化鱼刺,而吞饭严重可能会丧命!
科学方法
停止进食,不要催吐,减少吞咽动作,尽快就医!
不小心鱼刺卡喉时,可以试着用镊子夹出来;如果是大鱼刺,我们无法确定位置或宝宝不配合时,应立即就医。
流鼻血仰头、塞棉球
六
错误“偏方”
止鼻血的3种错误处理方法:
1.仰头:仰头不能止血,还会使血液后流到咽喉部,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
2.把同侧胳膊举起来: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3.用纸团或者棉花塞满前鼻孔:这会使儿童本来很娇嫩的鼻粘膜进一步撕破,加重鼻出血。此外,不干净的纸团或棉花会引起鼻腔感染。
科学方法
1.身体前倾:让宝宝坐下来,身体略微前倾,低头并用嘴呼吸。
2.按压鼻翼:宝宝鼻子出血通常是在鼻腔前部,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宝宝的鼻翼两侧5-10分钟,再松开看是否已经止血。
3.用冷毛巾:用手按压鼻翼的过程中,把冷毛巾敷在宝宝的额头处,可有效止血。
维C泡腾片秒变“致命*药”!
七
错误“偏方”
因为家长给娃错误方式用药,最终18个月大的孩子抢救无效死亡。选对药很重要,会用药更重要!
如果直接干吞,维C泡腾片泡腾片会在口腔、食道或胃内崩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而造成腹胀、腹痛、打嗝,气泡流入呼吸道,还可能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科学方法
一定要待泡腾片气泡完全消失后,摇匀服用;一天不要超两片。
1.先把泡腾片放在杯子底,然后烧一壶沸水,晾一下,温度适中后,再倒入杯子。
2.水倒满后,立刻把杯子盖上,5分钟后滋滋滋的声音没有了,再打开。
3.喝之前摇一摇,先用小口啜一点儿,然后再大口喝下去。
烫伤涂牙膏、酱油
八
错误“偏方”
说起这个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会深有感触,小时候一不小心烫伤了手指或者胳膊,家长就会赶忙给涂上牙膏,说这样能止痛还不留疤痕。
但其实,牙膏、酱油并没有对伤口起到清凉散热的作用,甚至会影响烧伤处热量的散发,引发感染,增加清理伤口的难度。
科学方法
口腔溃疡涂抹食用盐
九
错误“偏方”
科长小时候最怕口腔溃疡了,因为不仅要承受溃疡发作带来的痛感,还要忍受“伤口上撒盐”的钻心之痛(捂脸笑)。
妈妈说口腔溃疡抹盐就好了,可事实证明,妈妈的话也不能都听(捂脸表情)。
科学方法
可以给宝宝使用西瓜霜喷剂、冰硼散等,可能会加速溃疡愈合。
也可以将维生素C片或者维生素B2片研碎撒于溃疡处,每天2次。一般3—4次即可痊愈,但是初次用药时,宝宝极可能会痛得嗷嗷大哭。
注:意可贴属于糖皮激素药,不适合小孩子用。
如何预防口腔溃疡?
食物相克
十
错误“偏方”
豆浆和鸡蛋不能同食:“据说”豆浆里有一种叫做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东西,会阻碍蛋白质的吸收,鸡蛋里的营养都浪费掉啦!
事实是:豆浆只要是煮熟的,那么胰蛋白酶抑制剂早就已经失去活性死翘翘了,根本不会再抑制蛋白吸收。
科学方法
喜欢早上给自己、或给宝宝来份豆浆配鸡蛋的话,一点都不用顾忌,只要保证豆浆熟透就没问题!
错误“偏方”
虾和维生素C不能同食:“据说”虾里含有砷,维C和砷碰到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砷的东东,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吓坏宝宝了!
事实是:虾里面的砷含量极低,而且几乎不能被维C破坏。再说了,就算真的起反应了,要想达到中*剂量,估计得吃几十斤虾才够数,就咱们平时那点儿进食量,根本用不着担心!
科学方法
什么柠檬基围虾之类的,只要不过敏,就尽情做给宝宝吃吧!
其实,不光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错误育儿观念也是不可信的,比如宝宝胀气时在肚脐周围涂清凉油能消除胀气,宝宝尿液可以治疗鹅口疮,遇到丧事宝宝会中邪,涂母乳能让毛发变黑等等。
你还听说过什么样的奇葩“育儿偏方”吗?
科学家庭育儿团队原创
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