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烧会把小朋友烧傻吗?
最近又有许多小朋友感冒发烧前来就诊,小朋友一发烧家长就很紧张,特别是烧到39度以上,家长就如临大敌,生怕把宝贝烧傻了,巴不得一下就把温度降下来。于是就上退烧药,或是做各种的物理降温,什么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敷之类的。其实3岁以下的小朋友烧到39以上是很常见的,因为小朋友这时候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神经无法精准的控制体温,有时就会高烧上去。再一个很重要常识要给大家普及下,发烧和大脑的损伤其实没有必然的联系,体温高并不会把小孩烧傻,体温不高也不能就说明安全了。高温并不会损伤大脑,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有见过在高温的天气把大脑晒傻的吗?大脑的损伤并不是因为温度高引起的,而是因为小朋友的血脑屏障被细菌或是病*突破了,大脑被病*细菌感染了,从而引起了脑部的损伤。血脑屏障是大脑的守卫长城,一般是不容易被攻破的,但是也有个例会出这种状况。
2.危险的面部三角区,血脑屏障的突破点。
血脑屏障这个长城一般是不容易突破的,但是人的面部有个三角区,就是嘴角两侧的法令纹和嘴唇这条线围起的这个三角区,是个危险地区,如果此处有长痘,在没有成熟局限之前不要胡乱的去挑刺,如果不小心极有可能会引起逆行的感染,从而导致脑部的损伤。所以奉劝各位爱美的妹子位,可别因为长痘而变成脑残,甚至丢了小命。
3.快速降温是好事吗?
其实高烧只要不是持续性的,不是连续的高烧(持续两天)或是反复的高烧,是没有关系的,这也是小朋友自身免疫力在起作用。如果高烧持续或反复,就要探查引起高烧的根源,而不是马上去做过多的降温处理。西医一般是查血象,如果白细胞高了就是细菌感染;如果中性粒细胞低了,淋巴比率升高了就是病*感染;如果既出现了白细胞高,又有淋巴比升高就是细菌病*混合感染。这时候就上抗细菌或是抗病*的抗生素。很多降温药有时为了追求降烧的效果会加入激素,所以有时医院或是诊所的时候,不要催着医生要快点降温,西医降温也是要一个过程的,也是要等到体的细菌病*清除后,体温才会下降的。
换言之就是,如果一挂瓶或是打针体温就立刻下降的,里面基本上就加有激素了,所以家长不要去逼迫医生立刻降温,也多留个心,多问下下的是什么药物,医患要相互信任配合,这样才能做到合理的用药。
4.中医的三种降温方式
(1)风寒引起的发烧表现通常是:发热的同时怕冷,流清涕,痰清稀,舌淡苔白。这时候就是以发汗为主,喝生姜煮神曲,或是喝藿香正气水,其实这时候用美林或是扑感敏也是可以的,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能发些汗就是好的。有的时候喝藿香正气水,有的人会呕吐,此时呕吐也是好的,就是让你把胃内的寒气呕出来。呕吐完可以喝些糖盐水或是热粥。总的原则就是要把寒气迫出体外,同时又要照顾好自身的正气,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临床时会一再的交待患者,药要喝到发汗,或是呕吐,然后要能喝热粥就喝热粥,热粥最养脾胃之气;如果热粥喝不下喝糖盐水也行,最好是口服补液盐,补液盐是相当不错的液体补充,既补充了钠,热量,又补充了钾。
风寒引起的发热,原则上是以汗吐为主,不宜“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以酒精,温水擦浴,或是冰敷为主,这几种方法都会让身体发汗的能力下降,汗不能发,寒气当然就发不出来。汗发不出来,寒气就被包在体内,这样身体的损伤反而更大了。所以风寒引起的发烧,不是要降温而是要汗吐。
(2)风热引起的发烧或是风寒郁积久了,而引起的风寒化热的发烧。这种的类型一般,是涕*,痰*稠,咽喉肿痛,舌红苔*。这时候就可以吃些银翘片,板兰根,鱼腥草之类清热解*药;也可以用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如果要用抗生素的话,一定要把疗程用满,不要感觉烧退了就停药,该用三天的就三天,该五天的就五天,这样才是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要不然容易造成耐药,以后再用此类的药物效果就不好了。
(3)很特殊的一种,中医上叫阳明腑实症,简单的来说就是胃和大肠之中有积热。而此时在西医的血象检测上并不会出血象的变化,但是会高烧不退。这种情况用抗生素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之前有过一个患者,突然莫名高烧,一连数日高烧不退,在医院住了好久,医院看下是什么情况,过去一看,唇色暗红,舌干红,起毛糙,脉洪大而虚。一问:几天没有上大号了?她说:平时就便秘,这次有一周没有上大号了。于是我就给他开了个大承气汤。医院不方便,能不能开个西药,我就让他去买了个硫酸镁。服药后大泻了一场,烧就退了。
总的来说,发烧还是以“汗、吐、下”三法来治疗的,不管是哪种方法,还是要强调下,汗后,吐后,下后,一定要喝些热粥来保护胃气,或是喝补液盐之类的来保持体液的平衡。还有一种甘温除热的方法就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了,以后有机会再分享。
以上的病例都是本人在临床来中确实遇到过,实践过的。所以一个医师不要有太强的中西医之别,特别是中医师,是可以用中医辨证的思想来既可采用中医,也可采用西药治疗的。
小经验:小儿扶正推背法
手法1:将宝贝侧抱或由他人配合将宝贝抱了趴在肩上,用手紧贴背部吸紧从颈部推至臀部!(大椎至骶骨上部),顺时针旋转着推60~次不等,以身上微微汗出为度。一天可推多次,注意监测体温,半小时~1小时测一次。一般推后体温既下降,体温降至39以下后,宝贝通常就会比较舒服了。注意多补些糖盐水,饮食清淡。
手法2:将双手重叠,抱住宝贝的肚子,然后再喂食,通常男宝宝左手在下,女宝宝右手在下,手要紧贴肚子,以宝宝舒适为度。这样宝贝胃口会开,喂食会比较容易,能吃恢复就快。
以上二个方法要点就是:手一定要温暖(以爸爸的手比较好,手凉可用温水泡热后进行);手要尽量贴伏背和肚子。推背比较耗费体力,所以需要一定的耐心与时间。以上手法应用得当,确有立竿见影之效,且不须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