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清热解*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4571.html刘医生在临床上经常有家长会问到下面问题:
"医生,我小孩发烧吃了你的中药一天就好了,怎么没过十来天又发烧了?"
"医生,我小孩肠胃炎刚好几天,现在怎么又来发烧?"
"医生,去医院我小孩抽血说是支原体感染,怎么吃了2个星期的阿奇霉素咳嗽还不见好转?"
我每天都被问类似这些问题,每天都会就类似问题说得口干舌燥,但是每天这种戏码还在上演,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讲一讲这些问题。
问题一,孩子发烧好了,问什么过十来天又发烧?
大部分孩子服用中药后一般一夜退热,中药的作用就是资助人体的脾胃津液功能,给正气免疫力以支持,抗邪外出,方法得当是不会伤及患者正气的。而且发热退后一般食欲很多增强,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病情反复的这些患者绝大部分原因是食复或者劳复。(我的讲解不包括使用抗生素的儿童,原因以前文章已经提及)。
所谓食复,即是因为饮食而反复。
疾病初愈,人的脾胃功能还是比较差,抵抗力比较低,骤食肥甘厚腻食物容易损伤脾胃中气,引起饮食积滞,且人的免疫力(营卫之气)起源于脾胃,这个时候免疫力尚低,脾胃又要消化肥甘厚腻之食物,无暇分身保卫机体体表,所以人体就又容易生病或者发热了。
为什么人的抵抗能力保护机体能力起源于脾胃呢?
《类经》有云--谷气出于胃而气有清浊之分,清者水谷之精气也,浊者水谷之悍气也,诸家以上下焦言清浊者皆非。清者属阴,其性精专,故化生血脉而周行于经隧之中,是为营气。浊者属阳,其性慓疾滑利,故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是为卫气。营,营运于中也。卫,护卫于外也。
从这段话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脾胃的影响有多大!
各位家长朋友,患儿疾病初愈后,
千万不要急着给孩子进补!
这进的可不是补,进的是病啊!
说完食复,再说劳复,顾名思义,劳复即是因劳累劳心而反复。
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为了工作都舍不得多休息,最近台湾艺人高以翔带病参加综艺节目的猝死就让人唏嘘不已。
高以翔的死,在中医角度来解释非常简单:在外感期间,人体调动阳气津液抗邪外出,人体的腠理疏松,正气亏虚,阳气不足,而又大量的运动,中医讲,阳气者,烦劳则张,过度运动以及熬夜是耗伤阳气的,阳气不足,不足以推动心血运行,所以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几率就大大上升,以致酿成了悲剧。
我临床上我经历过这样一个病人:外感后高烧,还要坚持工作,正值盛夏,单位里面冷气嗖嗖,虽然吃了中药,但是外邪(人感受的不正之气导致人生病的因素,风寒暑湿燥火)不得外出,反而被寒冷的外界环境导致外邪内陷,形成了肺炎。医院建议住院,她来问我,我认为问题不大,病人对我十分信任,我让她请假在家休息服药,遵守避风寒连服,啜粥,温覆取汗,忌口,结果不到一周就痊愈了。
《通俗伤寒论》-大病瘥后,血气津液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因劳动,再发热为劳复。孙真人云:新瘥后,当静卧以养血气,慎勿早起梳洗,以劳其体;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劳复。喻嘉言云:劳复乃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之病。
所以,如果感冒发烧咳嗽初愈,是要在清淡饮食几天,多食糜粥小菜以清养,静养其心,恬淡虚无,小朋友不要急着上学,不要急着玩闹嘻戏,在家休息几天,如果是体质素虚的孩子,还需要复诊调理体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胃强盛则营卫和谐,不令风寒暑湿燥火侵袭,脾胃强盛则进食运化得当,不令饮食积滞,化湿生痰。
问题二,孩子肠胃炎之后为什么会紧接着容易发烧或者咳嗽呢?
孩子肠胃炎,上吐下泻之后,中医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吐下之后,定无完气。
这个时候脾胃中气已伤,抵抗力更差,应该健脾益肺缓缓图之,好生将养,不能过度雍补,否则脾胃难以消化又变生积滞,化痰产湿。
而且脾为肺之母,脾气已伤,肺气不足,咳嗽,嗽起于脾,咳出于肺,咳嗽自然容易如影随形。
肺气不足,脾胃积滞,在外防御能力不足,在内脾胃中气亏虚,食*阻滞,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发烧也是难以避免。
所以这就回到刚才那个问题,那就是劳复或者食复了!
如《伤寒论》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所以,小儿生病初愈时,
清淡饮食,不使过劳,
避风寒,起居有时,
自然不会劳复或者食复!
问题三:刘医生,我小孩咳嗽,去医院抽血说是支原体感染,
可是为什么吃了2周的阿奇霉素还不见好转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西医角度是支原体引起肺炎或者支气管炎,这是病原体微生物引起的,主要经飞沫传播至健康人呼吸道内引发肺部感染。
而我们中医考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身体质差,免疫力不足才容易感染邪气(也就是西医所讲的感染病原微生物)。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班小朋友,有的小朋友生病,有的小朋友却好好的。
生病之后,根据人体的自身抗邪能力,有的人体质偏热,就会有*痰,咽痛,咳嗽,有的人体质偏寒,就会有清鼻涕,手脚凉,鼻塞,大便溏,有些人脾虚,就会有胃口差,痰音重等等不一二足。
人的体质不同,表现症状不同,而且有的人长时间咳嗽也有表不解,一直存在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感冒没清。
咳嗽的情况纷繁复杂,有表,有里,有半表半里,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一种药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这是因为凡病,都要辨证论治,
一药治百病的惯性思维要不得!
《伤寒论》16条说的最好--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病好了之后,饮食怎么调理。
下面说一下我的建议
/p>
一、孩子症状没了的第一天第二天,还是按照病号餐来吃。可以是喝粥,可以吃面条,可以吃白米饭配蔬菜等等。
二、症状没了的第三天左右,还是建议蔬菜和米面制品为主,不吃生冷和寒性水果,不吃肉蛋,不吃甜食,不吃零食。
三、症状没了的第四五天左右,可以尝试性的加肉蛋,但是也是在午饭的时候尝试。但是如果睡眠烦躁,盗汗,口臭明显,大便干或粘臭不畅,需要马上调整饮食。
生病初愈时可以散步,天气晴朗温和时可晨起午后稍加运动,但是一周内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大汗淋漓,防止汗出当风,劳累反复。
当然,这不是*金标准,但是至少我们要对孩子有观察,孩子是不是好了,如何饮食和作息运动,要密切的看和感受。
一般情况下,人体脾胃运化功能正常,气血通畅,皮肤腠理紧密,外界不正之气难以侵袭人体,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最后,祝所有宝贝们:
身体健康!
聪明活泼!
茁壮成长!
刘孟薇医生往期原创好文推荐:
中医调理有疑问?看完这篇就明白了(一)
若与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新春保胃战
关于月经和脾胃那点事儿
广东凉茶,你喝对了吗?
忍辱负重,是每个医生的必修课
说说女性的一个难言之隐
一碗粥巧治低烧
月经期不能吃中药?刘医生这样回答....
小儿发热:中医的一道必答题国庆出行不知道带什么备用药?刘医生已经给你安排好了...
以上内容均为刘孟薇医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大家在文后留言讨论、咨询、交流!
刘孟薇医生简介
刘孟薇,中医世家,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研究医院消化科主任、国家级名老中医吉良晨传承人、著名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张北平教授;医院副院长、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罗云坚教授。刘孟薇医生毕业后曾就职医院,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广东省小儿推拿学会等多个专业协会的委员。在继承祖传医方医技的同时,经历了十余年的院校专业学习研究及临床实践,结合历代名家经典理论,形成了效果独到的中医中药理论体系。擅长使用纯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妇科常见病、儿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刘孟薇医生工作照
注意:由于时间及精力有限,刘孟薇医生的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