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类型的发烧
是一种?有规律的发烧
一般是上午体温正常,或者是低烧
下午就开始烧起来了
傍晚加重
前半夜体温就一个劲儿地往上升
往往就38度9,39度多的样子
孩子浑身烫,没有汗
过了12点,到了一两点,体温就打住了
就开始慢慢往下降
有的会退烧,有的不会
到早上恢复正常,或者是低烧
周而复始
反复不休
中医,称之为:
湿温
这个病有几个特征:
一是反复发作,暮热晨凉
二是舌苔白腻,舌边赤红
三是摸着不怎么热,身热不扬
什么意思呢
就是刚开始摸额头,或者是身上
并不觉得很热
你要是手放身上不动
就觉得怎么越来越热
就像是从身体里面透出来似的
这就是“身热不扬”
这种“湿温”
说白了就是身体不透气
新陈代谢也慢
淤堵产生的“热”跟新陈代谢慢产生的“湿”
“恋爱了”
爱得是死去活来
相互纠缠
缠缠绵绵
纠缠不清
的…爱…情…结…晶…
怎么办(凉拌)
湿温
不能采取发汗的方法
“汗之则神昏”
也不能采取通下的方法
“下之则洞泄“
更不能采取滋阴的方法
“润之则病深”
只能气化、分消、透表、利小便
具体的呢
上下分消
首选三仁汤
三仁汤(见吴鞠通《温病条辨》):
杏仁10g滑石12g(包煎)通草3g蔻仁3g竹叶6g厚朴5g生薏苡仁18g半夏10g
水毫升,煮取毫升,每服70毫升,日三服;
其次
湿重热轻的
可以用藿朴夏苓汤
藿朴夏陈汤(见石芾南《医原》):
藿香6g,厚朴3g,半夏9g,杏仁9g,蔻仁2.5g,苡仁18g,带皮苓6g,猪苓6g,泽泻6g。
先用通草9~15g煎汤代水;
最后
热重湿轻的呢
可以用枳桔栀豉汤
枳桔栀豉汤(见何廉臣《湿温时疫治疗法》):
枳壳4.5g,焦山栀9g,薄荷3g,桔梗4.5g,淡豆豉9g,连翘9g,*芩4.5g,生草1.8g,茵陈9g,贯众9g,鲜竹叶30片。
还搞不定的
那就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
找小赵医生
…………赵兴起
.05.04
小猪阿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