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没有结婚前,表示自己一点都不喜欢小朋友。但是等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内心顿时柔软的一塌糊涂,看见小朋友哪哪都喜欢。当然,这时候也最害怕小朋友生病,不管是什么病症,都会让人心焦不已。
突然的感冒发烧,都会让新手父母手足无措,不知道下一步的正确处理方法是什么。
有经验的家长已经知道,发烧意味着孩子体内正在发生一场“战役”:体温的升高,是为了帮助更快完成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工作。
▲免疫细胞“战士”正奔赴战场清除敌*
虽然很多家长认为,“发热”就是一个疾病。这是一个误区,对于他们来说一有发热就必须马上退热,刻不容缓。但是对于医生来说退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发热的孩子舒服一点,对于疾病本身并没有多大影响,适当的低热反而对一些孩子的病情是有利的。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温度进行退热就至关重要了。于是这个时候,38.5℃退热法就孕育而生了。
但是这个规定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孩子因发热出现不舒适、情绪低落,虽然体温还不到38.5度也可使用药物退热。因此这个退热的时机选择还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为什么会发烧
人类是恒温动物,人体正常体温在37.5℃左右。但当炎症等致热源侵袭身体时,导致自身体温的设定温度提高,人体中心体温≥38℃,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现象。
一开始发烧,可能会觉得四肢冰冷,这是体温设定点提高的结果,这是体温上升期。
一旦体温提高到设定点之后,四肢变成温热,也不会有明显怕冷的感觉,到了恒温期。
过一段时间或使用退烧药以后,体温定位点下降,宝宝可能会觉得热,并开始流汗,这是下降期。
所以,发烧是人体自我体温调节的过程。
在《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指出,虽然在对药物退热的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患儿可能会承受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痛苦),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酒精还可能导致孩子过敏或皮肤出疹)。
事实上,冰袋降温、喝冰饮、吃寒性食物、冷热毛巾擦身、用扇子扇风及减少穿着的衣物等“常用的物理降温法”往往效果并不明显,可能引起患儿寒颤、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较严重的不适感,甚至效果还不如发热时给孩子适量的喝水(不需要冰)效果明显。
这种时候家中常备小林退热贴,总没错~
1.婴儿用
*注:此为效果图,产品因迭代更新,部分细节可能会有变化。您收到的实物可能与此图有所不同,恕不另行通知,但保证是日本本土采购。
2.儿童用3.儿童敏感肌用4.儿童身体用5.成人用
因为凝胶中含有冷感颗粒,所以能缓解关节、牙疼甚至是肌肉酸疼,而带来的不适感,身体各个部位都能贴,冰冰凉凉的很舒服,可以说是家庭医药箱中的万能贴了。
下边到了最重要的“干货”整理时间了:
1、发热是一个症状(还是很多疾病都可能产生的“普遍症状”),不是一种病,是积极寻找“真正病因”的重要线索之一。
2、发热对于患儿家属来说是“严重的事情”会带来严重的焦虑,甚至比发热本身更“危险”,所以同患儿家属的沟通非常重要,特别是反复发热的患儿。
3、退热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原则肯定是安全、舒适、有效,这个是底线也是红线!
4、退热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为了快速退热而强行退热是不科学、不可取的。5、退热的时机虽然有38.5℃标准法,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没有“万能公式”可以套用。6、请采取正确、正规、正经的降温办法,尽量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尝试疗效不明的“网红方法”和来路不明的“新兴技术”。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