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代国医大师邓铁涛以岁高寿辞别人世间。邓老一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寿而康的养生经验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禅医副院长邬素珍教授在缅怀邓老时表示,大师仙逝,当以承为祭。邓老长寿的秘诀值得每个人去学习,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榜样和楷模。邓老生前多次道出自己的养生体会:“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他悬壶济世80多载,仁爱为怀,医德高尚,临终前将百万奖金捐出,更在亲书遗嘱中称“能留给儿孙最大的遗产为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老认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达,性情开朗,心态平和,从而使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年益寿。邓老以其志高行洁的一生体现了《*帝内经》对生命认识的智慧,完美地践行了他一直所倡导的养生主张。
让我们重温大师的教导,领悟中医追求的人体内在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天人相应”的真谛!
养心重在身心和谐
邓老常说:“要向上看,不要向上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常不乐怎么能长命?”
每个人的能力、机遇不同,决定了每个人获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不尽相同。在一个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的心境往往被时代所裹挟而失去平衡。一个能够保持内心平衡的人,必须具有能够充分感知幸福和满足的能力,而不管他处于什么地位和阶层,这个法宝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知足常乐”。
怎样才能知足常乐?《*帝内经》早就对精神调养作出了具体的描述:
1、“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即使只是粗茶淡饭,也吃的有滋有味;穿着朴素的衣服,只要干净保暖也一样能体现自己的风度;风俗习惯不同,大家乐于遵从,过的和和美美就好,不必去区分谁高谁下,攀比他人。
对于各种物质差异,古人给出的方法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
2、“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一个人面对声色犬马仍能保持内心的笃定而不受其诱惑,经受的住各种考验,需要高度的自制力,这种坚守是养心必先养德的体现。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一个人再忙,在外既不能让各种营营役役所劳,在内也不能有过多的思虑,每天都要让自己觉得精神愉悦,对自己所达到的目标感到心满意足,而不是硬要让自己贴合俗世成功的标准。
天人相应,顺时养身
除了自身的身心和谐外,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四季更迭,寒暑易节,日月轮回,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对虚邪贼风,中医经典告诫我们,当避之有时,如春避风温、夏避暑热、长夏防湿热、秋避燥邪、冬避严寒,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这些“避”的措施,包括居所、衣着、出行、饮食、运动、作息等方方面面的综合调节。例如,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受风寒之邪,各种“冬”病高发,如风寒感冒、哮喘、老慢支、老寒腿、肩颈腰痛、胃脘痛、痛经等,顺时养生就要注意做足保暖措施,适当运动,早睡晚起,避免摄入生冷寒凉之物,节欲藏精等。
因应时节,顺时养身,说起来容易,要坚持一辈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冬有暖气,夏有空调,昼夜灯火通明,膏梁甘怡,食之不尽,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比起先古长寿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顺应天时,“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帝内经》从养生的角度指出,要尽享天年度百岁乃去者,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可见,顺时养身,实乃知易而行难,除了掌握朴素的保健原则外,坚持始终如一的自我节制才是根本。一具坚韧、健康的身体,不但可安放美好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信仰,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审视自己。
邓老倡导“上工治未病”、“养生重于治病”,他一生饮食清淡,坚持食物种类多样化,三餐定时不过饱,处处顾护脾胃,很少吃有碍脾胃运化的食物,如寒凉、油腻、燥热等食物,同时,邓老还非常重视运动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武术队也是他一手建立,即使年纪老迈依然坚持每天打八段锦。
斯人已逝,医*长留!万里云天万里路,禅医禅养同仁当矢志如一,歧*路上以邓老为精神坐标,为实现人民群众“寿而康”的中医梦而奋力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