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王蒙文/图
发热,本来是人体的自然免疫反应之一,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流感,也可能是炎症等。
然而有一种发热,没有严重的生理性不适,没有炎症反应,医学检查一切正常,但体温就是比平时高,吃退烧药也不管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患儿莫名其妙发热,竟是心理原因所致
“孩子发烧快1个月了,成天无精打采的,却始终没查出来原因,这可咋办?”7月13日下午,医院门诊,有患儿家长正在咨询。
今年3月份以来,医院东三街院区急诊综合病房陆续收治了十几例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而这些患儿的共同表现是:年龄多在11-13岁之间,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在37.5-38℃之间,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吃中药或西药均没有效果。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孩子一发烧家长往往更加紧张。”急重症医学科主任宋春兰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是新冠病毒感染,也可能是感冒以及其他炎症所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儿出现了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烧,则需警惕“心因性发热”。
心因性发热通常表现为心口发热、心烦意乱、失眠等症状,通过检查,并没有显著病灶存在,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往往会被家长们所忽略。
临床发现,心因性疾病近几年有逐渐增多趋势。宋春兰强调,“心因性发热虽然不是身体炎症所致,但也不容忽视,严重者会导致身体血管、组织等出现异常。”
“心因性发热”是如何产生的?
人体为什么会出现发热情况?
宋春兰指出,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同时下丘脑还是人体自主神经的“司令部”。当人体出现病原体入侵时,体内会产生热原,该信息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发出指令使人体体温升高,提高免疫系统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消灭病原体。
然而,长期有焦虑、烦闷、紧张、恐惧等情绪,或受外界刺激过大时,人体自主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就会出现自主神经紊乱。宋春兰解释道,这种紊乱会影响到下丘脑,致使下丘脑功能失调,影响其温度调节能力,从而出现“心因性发热”。
“因为上半年的疫情,宅家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学生居家上网课,长期如此难免会出现枯燥、烦闷、心情不畅的情况,这是造成很多人心因性发热的主要原因”。宋春兰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从患病诱因看,有明确诱因的仅占1/3,包括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居家留守,不适应学校生活,以及家长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