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76年朱德得知周恩来去世,询问工作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前言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展厅里,一直陈列着一条红底白花图案的毛毯,毛毯上缀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补丁,看起来极为普通。

但就是这样一条普普通通的毛毯,它背后的故事却扣人心弦,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战斗友情,以及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那份赤胆忠心。

一条毛毯寄深情

年初春,身在延安的红军总司令员朱德接到了一个消息:西路军血战河西失败,红5军长董振堂等千余名指战员全都英勇牺牲。

听到这一噩耗,朱德心如刀绞,他轻轻地抚摸着的一条毛毯,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那是宁都起义胜利后,董振堂第一次见到了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

看到年长的朱德依旧睡着光铺,董振武出于关心便将自己的毛毯送给了朱德,当做纪念。自此,这条毛毯便一直跟在朱德的身边,爬雪山、过草地、战斗,朱德都没有把它丢掉过。

西安事变后,作为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为了国共和平,再次赴西安与国民党就合作一事进行谈判。

朱德看到天寒路远,就把这条毛毯送给周恩来御寒,周恩来也很珍惜,一直随身带着它。

就在周恩来的大卡车行驶到甘泉县劳山脚下时,突然一声枪响,他们遭到了国民党的袭击。借助着劳山险要的地势,敌人的攻击十分的凶猛,众人奋起还击,却依旧寡不敌众。

看到一个身穿西装、气度不凡的人正在指挥战斗,敌人误以为那是周恩来,一枪打到了他腿部。看着敌人欣喜若狂的样子,中枪的副官陈有才意识到了敌人的目标,便故意将火力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掩护周恩来安全撤退后,陈有才终于支撑不住,在身重6弹后,壮烈牺牲。敌人见陈有才倒下,身上装着一沓名片,觉得他就是周恩来,于是又丧心病狂的在他的身上捅了十几刀,身下的毛毯也被捅出好几个洞。

待支援部队将敌人打跑,车厢里只剩横七竖八的尸体和那条被敌人砍了十几刀的毛毯。周恩来眼含热泪,吩咐邓颖超一定要将染着同志们热血的毛毯缝好,以祭奠英魂。

后来,周恩来便一直将这条毛毯随身带着。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作为八路军总指挥誓师出征,开赴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

考虑到朱德年事已高,前线条件又十分的艰苦,周恩来又将这条毛毯转赠了回去,预祝他身体健康,早日凯旋归来。

在转战太行的那段艰苦岁月里,朱德一直将这块毛毯随身携带在身边。一天深夜,朱德一如往常般不顾疲累,坐在由两只公文箱支撑门板的简易办公桌前,聚精会神的研究着军用地图。

警卫员铺好床铺,本想叫朱德过来休息,但又怕打扰到他老人家的思绪,便坐在一边翻阅着识字课本等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股烧焦的羊毛臭味打断了两人的思绪,警卫员迅速地跑到炕前,掀开铺盖一看,褥子和毛毯都被烧出了一个大洞。

朱德将烧坏的毯子紧攥在手里,脸上虽然面无表情,但警卫员知道他的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

警卫员不知所措地站在旁边,那可是总司令平常最珍爱的毯子,他心里十分自责,差点难过得掉出眼泪来。朱德也没有责怪他,只是安慰道:“已烧坏了,急有什么用,快睡去吧!”

第二天,房东大娘见毛毯被烧坏,十分抱歉自己把炕烧的太热了,朱德没有一丝责怪,反倒幽默的说道:“这是太行山留给我的一个极好的纪念。”

将毛毯一针一线的补好后,过了近一年,补丁再次脱落,康克清让警卫员找裁缝将毯子补好,警卫员颇不在意的说道:“旧毯子不暖和了,补他干啥,明天我去后勤部换新的。”

一旁的朱德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不好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到:“小张,上次我棉裤破了,你背着我去换了新的,我批评过你,还没吸取教训呀!”

警卫员羞愧地低下了头,朱德又叮嘱道:“记住,今后凡补着能用的就不换新的,这条毯子再破旧也不能丢,革命胜利后,我还要留着教育子孙后代呢!”

自此,警卫员才知道了这毯子背后经历过的故事,也明白了朱德以及周恩来对这条毯子的感情。

八年抗日、三年解放,这条缝满补丁的毯子一直跟随在朱德身侧,它寄托着周恩来和朱德两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深情,也是他们为革命、为人民、为祖国出生入死的见证。

“不能让他看见我穿着病号衣服”

年,朱德带着这条伤痕累累的红毛毯,带着革命战友的深情,走进了北京城,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自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和周恩来都各自担负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不遗余力地忙碌着。

但是即便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两人在工作之余,也会时常私下见面交谈。周恩来也经常来到朱德家中,关心着他的身体情况,对他嘘寒问暖。

朱德的女儿朱敏曾说:“总理和父亲之间的友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他们彼此尊重,互相关心,我们做子女的在生活中感受最深。”

年的夏天,朱德和康克清来到了北戴河。一日,陈毅突然来到此处看望二人:“这次是总理叫我来看你们的,总理想亲自来看望你们,但是现在总理出国去了,叫我代表他向朱老总问好,希望你们多保重。”

那时候的周恩来因为日夜操劳,心脏病已经十分的严重,甚至入睡都要靠吸氧,然而在这种情势下,他在工作之余还不忘关心朱德的身体,这让朱德十分的感激。

他眼含热泪,仰天自语:“总理啊总理,你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永世难忘。”临走前,他一再嘱咐陈毅再见到周恩来一定要让他多多休息,好好养病,然而在建设新中国的大业前,周恩来又岂是一个安心修养之人。

年,周恩来又患上了不治之症膀胱癌,由于治疗延误再加上周恩来过度的操劳,周恩来的病情短短时间内就有了恶化的趋势。

家人和医生一再叮嘱让他不要过于操劳,但他却全然不顾,依旧忙碌在无休止的工作中,他时常说:“我只有8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直到年中旬,周恩来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才不得已入院治疗。做了第一次手术后,周恩来的病情有了好转,第二次大手术后,他又开始了会客谈话、批阅文件,这也让他的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显得十分疲劳。

得到周恩来入院的消息,朱德心急如焚、牵挂于心,然而每次他想去探望,却又担心会影响到周恩来休息养病,只能将这份心思代为转达。

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89岁高龄的朱德主持开幕式并且在此次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会上,周恩来带病出席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虽然身体极度不适,但是周恩来还是坚持作完了报告。

匆匆一面,看着身体虚弱的周恩来,朱德眉头紧锁,满面愁容,心里十分的担忧。他也提出想要去看周恩来,但那时候周恩来状态不好,他不想让年近九旬的朱德见到自己躺在病榻的样子,便拒绝了。

朱德了解周恩来的心思,再来他也不忍心去打扰周恩来的正常治疗,便也只能作罢。

为了能减轻周恩来的负担,朱德频繁的会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领导人和代表团等,承担起了大量的外事活动,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周恩来得到更好的休养。

7月,周恩来得知朱德要去北戴河休养一段时间,自感时日无多的他便想再见朱德一面。7月11日,周恩来午睡起来后,一如往常般地做着“八段锦”运动。

感觉精神状态还不错,他边做运动边对秘书说:“你打电话问一下朱老总身体怎么样了,他现在有没有时间,前些日子他想来看我,因为我当时身体不太好,没能请他来,今天可以了,看老总能不能来。”

秘书高振普连忙应了下来,周恩来又继续说道:“现在是四点多钟,如果老总可以来,五点钟可以到这里,大约谈上半个小时,五点半可以离开,六点他就可以和平常一样回到家吃饭。”

高振普刚想去打电话,周恩来又叮嘱道:“他有糖尿病,年岁又大,不要影响他吃饭。如果今天不能来,过几天他要去北戴河了,最好在此之前来一趟。”

高振普在一旁连连点着头,他知道周恩来是担心过段时间自己的身体情况会更差,所以想趁早再见朱老总一面。

(图

高振普邓颖超)

待周恩来说完,高振普连忙跑去打通了朱德家的电话。康克清在电话那头高兴地说道:“老总身体很好,这几天没有安排别的事,他想去看总理,一直在等你们的电话,他是要见过总理之后再去北戴河的。”

将朱德可以来的消息报告给周恩来后,周恩来又吩咐秘书:“换上衣服,到客厅去见老总,不要让他看见我穿着病号衣服。”

5点50分的时候,朱德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了客厅。看见周恩来特意换下了病号服,朱德心里百感交集,他快步迎上前,紧紧地握住了周恩来的手。

他用颤抖的声音询问道:“你好吗?”周恩来微笑着回答道:“还好,咱们坐下来谈吧。”两人搀扶着走到沙发旁边,见朱德坐下来的动作有些迟缓,周恩来关切地问道:“要不要换个高点的椅子?”

朱德摆了摆手:“这个可以。”两人坐定后,其他人便关上门退了出去,只留两位老人在客厅里随心所欲地交谈。

谈了约摸20分钟,周恩来怕耽误朱德按时吃饭,影响身体,便依依不舍地与朱德握手作别。他亲自送朱德出了门,又目送他上了汽车,直至汽车开出了视线范围,他才依依不舍地转身回到了病房。

谁都没有想到,这短暂的一次会面,竟会成为共和国两位伟大领袖最后一次的诀别!

“怎么对得起恩来?”

年末,周恩来的病势危重,时常都处在昏睡状态,全靠输血、鼻饲来维持生命。到了年元旦,周恩来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医院,病稍稍好了一点,他就出了院。

1月7日,周恩来在手术后再度进入了昏迷状态,医生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但终究还是没能将周恩来在留些时日。

1月8日上午,周恩来去世。此时的朱德才刚出院,组织上担心他年纪过大,影响身体,便没有将这一消息及时地告诉他,下午,他还出去接见了一次外宾。

回来后,康克清为了让他有个思想准备,慢慢地向他说道:“总理病情最近恶化了。”朱德听完愣了愣,沉默了许久,朱德扯着低沉的嗓音说道:“不会吧,他的手术做得很成功,怎么会这么快恶化了呢?”

康克清低声说道:“反正情况不是很好。”朱德不相信的喃喃自语:“有那么多好大夫给总理治病,病情不会发展那么快的。”康克清见他不愿相信,也不再说下去。朱德虽然嘴上安慰自己,但是他的神色却突然变得十分的沉重。

晚上8时,收音机里播出了周恩来逝世的讣告,朱德一脸质疑的一遍又一遍听着广播,尽管他知道一个月前周恩来的病情已经有所恶化,但是怎么会如此匆匆的就离去呢!

朱德眼眶里热热的,他不愿接受这个事情,但是看着家人们全都痛哭的样子,他不得不去相信。

他怔怔地坐在沙发上,眼泪不受控制的从眼角滑落,流在了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他沉默了,很久很久......

工作人员告诉他,周恩来要求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和江河中,朱德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道:“过去人们死后要用棺材埋在地里,后来进步了,死后火化,这是一次革命。总理为党、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是一个真正彻底的革命家。”

他抹了抹眼泪,问身边的人:“你们知道总理的革命历史吗?”有人回答:“知道一点,看了一些别人的回忆。”

“你们应该了解总理的革命历史。”说完,朱德陷入了沉思,紧接着他扯着低沉的嗓音,又向他们开始讲述周恩来革命的一生,言语中尽是对战友的思念。

两天后,中央为周恩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朱德穿上了干净整洁的军装,戴上军帽,在女儿的陪同下,冒着刺骨寒风,医院。

哀乐声中,一个个带着黑纱的政治委员们依次走了进来,站在周恩来遗体前肃立默哀,鞠躬诀别。

朱德缓缓地走进灵堂,他双眼直直的望着静卧在鲜花和翠柏之间的周恩来,看着他慈祥的面庞,眼泪再次抑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他拄着拐杖,站在灵床前低声呼唤:“恩来恩来!”缓慢的鞠了个躬之后,他又艰难的挺直了身躯,缓缓抬起了颤巍巍的手臂,隆重庄严的向周恩来行了一个军礼。

他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和周恩来说,但是此刻他只能将一切的情义全都融在这一个军礼中。

回到家后,朱德茶饭不思,神色黯淡,陷入悲痛之中的他显得十分的憔悴。看着悲痛过度,身体虚弱的朱德,秘书怕他支撑不住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便询问到:“去不去参加?”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朱德没有丝毫的犹豫,全然不考虑身体情况坚决地说道:“去,当然要去。”

然而就在追悼会那天,车子已然发动,但是朱德却因为身体过于虚弱,两条腿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他不安地使出全身的力气,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坐在沙发上,他难过地说道:“唉!去不成了!这怎么对得起恩来?”众人纷纷安慰,片刻,他猛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吩咐到:“快把电视机打开,就是坐在家里,我也要参加这个追悼会!”

怀着对老战友的哀思,跟随着哀乐,朱德眼含泪花,模糊的目送走了那系着黑纱的灵车。

自那之后,朱德的身体状况也开始持续下降,但是他却惘然不顾,依旧埋头忙于工作之中。身边的人都劝他休息,但他却说:“总理去世了,毛主席身体也不大好,我应该更多地做些工作。”

7月之后,朱德的病情开始加重,心脏衰竭,糖尿病严重,心肌也有问题,还有肠胃炎,高烧等症状,就连说话都开始变得困难。

7月1日,朱德将秘书叫至床前:“今天是党的生日,报纸该发表社论了吧?念给我听听。”念完报纸,朱德又要求秘书给他念文件。

为了让他能休息,秘书只好偷偷躲到其他房间暗暗抹泪,朱德断断续续的说道:“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

7月6日,朱德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马路两侧,到处都是前来送灵带着黑纱白花的群众,带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朱德也永远地离开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