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伏贴火热开贴,冬病夏治正当时专家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从7月11日开始正式入伏啦!医院的三伏贴又开始火爆起来。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

医院

7月11日,湖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三名留学生,来到医院尝鲜冬病夏治。他们学的是西医,对中医接触不多,听说中医传统疗法可以夏天治疗冬天的疾病,他们觉得非常新奇,结伴前来体验。图为来自喀麦隆的梦乐在医院体验耳穴贴。

湖南中医院

“医院是全省敷贴鼻祖,开展三伏贴四十年了,我们虽然住得远,还是赶了个早,来这里敷三伏头一贴。”7月11日上午,医院(湖南中医院)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活动现场,家住长沙市望城区的周奶奶说:“今天女儿女婿和小孙子都来了,大人小孩都要贴。”

医院

7月11日早上6点半,医院查体中心楼下就排起了长队。前来贴三伏贴的中老年人和儿童居多,大部分的病因是鼻炎、支气管哮喘和习惯性感冒。

医院

7月11日,在医院,医护人员正为就诊患者贴“三伏贴”。

医院

今年的“三伏贴”,

你贴了吗?

当然“三伏贴”也不能乱贴,

看完下面这篇科普你就懂了!

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乐荣提醒大家,三伏贴的确是冬病夏治的一种简单、方便、价廉、效优的中医外治法,但是要理性看待三伏贴,认清误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正解: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

王乐荣表示,三伏贴确有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环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其病种是围绕“温阳散寒”来进行,适用于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高发的疾病,辨证为虚寒型的病症。

对于湿热体质、阴虚内热易烦躁的人都不适合贴。因为三伏贴用药是热性药,上述体质的人贴敷可能等同于火上浇油;有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的人也不适合贴,因为药物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比如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或者是感冒发烧,也不能贴。王乐荣建议,首次贴医院辨明体质,查看病情是否适合贴敷。

误区二:网上购买,自己贴敷

正解:网上购买,自己贴敷不可取,精准取穴和辨证用药是关键。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患者为图方便和省事,在网上或药店自己购买“三伏贴”在家贴敷。对此王乐荣强调,“三伏贴”的药物是根据患者身体体质状况调配的,且不同疾病贴敷的穴位也不同,仅凭生活常识和网上查询的“理论知识”不够严谨,治疗效果难免不理想,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精准取穴也很关键,虽然网上有经络穴位图,但患者不是医生,照着图贴难免位置有出入,会影响疗效。

误区三:“冬病”仅靠“夏治”即可,平时可不治

正解:冬病夏治不能代替日常治疗保健。

很多人认为,冬天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只有在夏天治疗才能“除根”,其他时间治疗都无济于事。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有病不及时治,非要忍到三伏天治,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但不少“冬病”如果病情严重,还需及时治疗,盲目认为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

另外,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等。

误区四:贴的穴位越多越好

正解:中医讲究治病求本,针对病因贴敷才是根本。

贴三伏贴的人群不乏多种疾病的患者,如同时有气管炎、鼻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这类患者往往希望在各疾病治疗部位上都贴上药贴,有的患者甚至认为,贴的穴位越多越好。对此,王乐荣解释,中医治病求本,也就是要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探求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很多“冬病”的问题归根结底是阳虚,所以补益阳气是根本,只要能把握住补益阳气的主要穴位,就是抓到了病根。

误区五:贴敷时间越长越好

正解:贴敷时间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

不少人认为三伏贴贴敷时间越长,药物吸收越充分,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三伏贴并非贴的时间越长越好,贴得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具体的贴敷时间应该根据医嘱来进行,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2~4小时,小儿贴敷时间为0.5~2小时,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如自觉贴药处有瘙痒、灼热等明显不适感,即可自行取下。

误区六:把贴敷三伏贴注意事项当耳旁风

正解:注意事项很重要,种种禁忌都可能影响到贴敷效果。

贴三伏贴后,一般医生都会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可是有些患者却当耳旁风,根本不注意。王乐荣表示,要保证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种种禁忌都可能影响到药效发挥,所以要严格遵循。

贴敷期间要注意,贴敷完6小时以后再用温水洗澡,治疗当天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贴敷当日不宜游泳、不宜直吹风扇和空调;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之品,忌食鱼虾等海产品及辛辣、羊肉等热性食物等;若贴敷后起泡,不要自行抓破,医院处理。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