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真相是这样的每日养 [复制链接]

1#

有时候体温过高会让我们吓一大跳,但是近来也有很多人开始抱怨起了低温太低,而医院接到那些询问“体温低”的电话也是随着时间快速增加。

体温有时候低于36°怎么办?这还是正常体温吗?究竟何为健康体温?且体温和抵抗力、疾病又有何种关联?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者的关系中,好好捋一捋吧。

体温低跟免疫力有什么关系?

同地球不断升温的情况相反,大众的体温今年随着科学的统计被发现正在慢慢地降低着,并且很早,我们的平均体温就跌破了37摄氏度。

虽然目前没有关于体温上升下降方面的具体研究,医院中的各项临床数据中明确显示:在正常的体温范围内,的确会出现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现象。

其中原因就是因为体温越高,就越容易激发人体内的免疫器官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更好地起到免疫功能以达到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正常的体温该是怎么样的?

其实我们人体并不存在一个健康体温的“绝对值”,且每一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人体,我们正常的机体内部体温一定是相对“恒定”的,且机体深处的体温更加如此,这就是“深部体温”;而我们体表的温度却是会受到环境的诸多影响,变化和差异的幅度较大,这一部分的体温被称为表层体温,而我们一般指发烧这类超出“正常体温”为超过了“深部温度”所造成的。

在一般可以测得“深部温度”的部位中,以直肠为代表,其他的部位的常值范围如下:

1.舌下温度36.3℃-37.2℃,

2.直肠温度36.5℃-37.7℃,

3.腋下温度36.0℃-37.0℃。

以上的“体温标准”其实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并非个体的绝对参数,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质不一而同,其基础温度更是各有千秋,因此相同的温度对于不同的人而言都是不一样的,比方说赵四的体温对于王五来说就是发烧的标准。

体温为什么稳定不下来

其实我们的体温并非生来就固定不变的,体温作为我们体质的一项,受遗传、性别、年龄、时间、运动、情绪等的影响会有所波动,通常这种变化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起伏。

遗传因素:

通常来讲,孩子受父母遗传因素较大,会相应继承父母的体质,进而在温度上形成一套同父母趋近的“标准”

性别因素:

相较男性而言,女性的体温较高,这是因为一来女性有着相较男性差异较大的生理结构,二来是因为女性在月经期间和妊娠早期温度会稍微升高,排卵期体温又会稍微下降。

年龄因素:

孩童新生,并未形成如大人那般广布的“身体战略纵深”通常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有时体温又会略高于成人,而老年人因为代谢因素相较起年轻人来则会显得体温偏低。

时间因素:

一般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运动情绪因素: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发烧对于免疫力的意义

当病邪入体以后,人体的免疫能力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行免疫行动,这一时间内体内就会出现对抗的情况,既免疫细胞对有害因素的对抗,这种对抗不由得就会产生一种情况:发烧。

而当免疫细胞同有害因素对抗并产生反应后,神经系统就会于下丘脑附近进行体温调节,同时为了使身体散热和调整平衡,此时身体就会通过发烧和出汗来进行散热。

依照中医的理论来看,发烧是身体的阳气从体内冲到体表,把风、寒等病邪赶走的过程。小孩子阳气足,所以感冒发烧的温度往往比成年人要高一点。发烧往往伴随着排汗,这正是驱邪外出的一大途径。

从这个角度看,发烧是免疫力对外邪做出反应的表现,意味着你的免疫力正在工作,所以不要一发现自己有点发烧就盲目吃退烧药,这是跟自己的免疫力过不去。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需要警醒,免疫力跟病邪打架,是很容易误伤的,而这个伤害往往是人体不可承受之重。

比如我们常说感冒七天自愈,其实感冒自愈是有前提的。一个是身体的正气本来就充足,有足够的力量把病邪赶走。二是病邪较弱,不会直接侵袭身体内部,让正气有足够的时间反应过来,赶走他。

但如果病邪较重,传变较快,或者正邪相争太久,就可能入里传化侵袭身体内部,伤及脏腑。

所以,对待发烧,我们战略上要正视它,知道这是免疫系统在工作,不要先把自己吓到了。战术上要重视它,有发烧情况,尤其是兼有其他不适的话,及时就医。

哪怕是只能靠自愈的自限性疾病,拖久了难受的还是自己。

提高免疫力的“自然”法子

拒绝熬夜

通畅熬夜一般指过了夜间十一点后不进入睡眠的情况,而我们人体一旦错过了夜间十一点的正常休息时间,就会对身体造成很不友好的影响,再者根据中医的理论,十一点为子时,此时也正是一天当中,阴阳互调的时间点,象征着万物循环,是故循环之初,也是身体最孱弱的时候,所以一旦在这一时刻不进入睡眠状态,那么就会对第二天的状态造成影响。

而很多小伙伴再熬过了十一点后,就会出现“一阳生”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突然精神了、不困不倦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却正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阳气正在被透支的情况,故而身体愈发觉得精神。

所以之后,身体也是越来越不想睡,而等到早晨时,因为阳气已在夜里被提前透支,那么支撑人体抵御白天阳气的阴气也是供应不上来了,故而也导致了在白天里,人逐渐无精打采、意志涣散。

而说起睡眠,相信很多的人都会在如今的现代生活里迷失自我,是故睡眠难以保持,那么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调理我们的睡眠呢?答案是:食疗。

是故据《食宪鸿秘》记载:“酸枣、桑葚同熬成膏,妙绝,久贮不坏。”聪明的古人会在桑葚丰收的季节将桑葚收集起来熬膏而食,利用加热的方式,祛除桑葚中的寒性,同时保持住桑葚之中健美的功效,以助脾胃进行更好的吸收。

而我们的酸枣桑葚膏,是针对现代人既虚又堵的体质,用心对此设计的一款桑葚膏,酸枣为君,佐以桑葚,辅以黄精、桂圆,既润又通,养而不腻,是专门对付睡眠不良的专属膏品。

而吃膏方最好的方法是餐前含服,尤其是早晨吃的时候,舀一勺膏方含在嘴里,随着唾液的分泌徐徐咽下,能充分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用温开水冲服,一勺膏方备上3~5倍的温开水,调匀后服下即可。至于晚上服用,则可在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左右泡温水服送。

如果您脾胃虚寒但又需要滋养肝肾和熬夜补救的话,最好再拌进一些姜汁,这样不仅能平和掉桑葚的寒凉,味道口感也会更丰富呢。

春天其实是很耗人的一个季节,尤其是阴阳迅速融合的春分时节。要补虚耗,桑葚这个时物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嚼嚼酸枣仁,喝喝桑葚膏,肾水足了,春季的夜晚也就没有那么难熬了。

艾草热敷

在我国宋代学者洪迈所撰的《夷坚志》中记载过一种“日光灸”,是用艾绒铺灸。即以艾草平铺穴区(多为腹背部),在日光下曝晒,而起到类似灸法的治疗作用。据说这是唐代药王孙思邈孙真人的方子。

是故在谷雨时节,阳光不盛的时候,也可以在铺满艾绒的肚子上蒙一层棉布,上放炭火熨斗,慢慢熨,能闻到艾的气味为好(请不要真的去做,免得把自己烫着,这个是古法,古代熨斗没现在这么烫)。

这里推荐用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不用吃药,不给脾胃增加负担,只要每晚睡前花一分钟,就能搞定,还能提高免疫力,那就是用南师肚脐贴。用它把中下焦暖起来,身体里的寒气、湿气被化掉,想要多余的脂肪也难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方子,只有三味:艾绒、桂圆肉、花椒,性味都偏温热,且都归脾经,把脾胃的阳气补得妥妥的,能驱寒暖脾胃,特别适合阳虚、虚寒体质、脾胃虚弱的人使用。

艾绒

《本草正》中记载:「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

花椒

大家都知道,花椒性味辛温,用来散寒除湿,温中健胃特别好。在肚脐贴里放花椒,还利用了它辛散走窜的气味,把药性带到脏腑经络中去,把一些陈年老寒湿都赶走。

桂圆肉

桂圆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用来温补心脾极好,养血助眠。

北京同仁堂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去湿气艾草贴淘宝月销量84¥69购买

最后说一下使用期间的注意事项:

1.晚上睡前擦干皮肤贴上,第二天早上起床撕掉,最晚不超过上午10:00,长时间贴胶布,怕皮肤受不了,也给脾胃一个自我调整的机会。

2.对胶布过敏的人,可以用保鲜膜替代。

3.容易上火的人,贴了睡眠不好的人,加贴两脚心的涌泉穴,引火下行,清虚火,温暖脾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